寒假里,徐汇区“田林——虹梅”学区内的10所中小学校在西南位育中学召开首届青少年家庭教育讨论会,聚焦“隔代教育”,并向同龄人发出倡议,利用春节契机,拜访一次祖辈、好好陪老人聊一次天,懂得尊老,学会孝敬。
孙辈,为老人做三件事
“孝敬不是表面上的尊敬,而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田林二中政教主任宋华珍坦言,经常听到祖辈家长向老师诉苦,自己为孩子做这做那,但是孩子并不以为然,曾经还有孩子因为不愿意听爷爷的话去理发,干脆离家出走。这让老师非常担心,如果孩子对最亲近的人都无法感恩,何谈对社会付出关爱。
“不能仅靠耳提面命式的教导让孩子们感悟孝心,要通过实践和经历让他们学会体谅。”宋华珍介绍,因此,寒假来临之际,“田林——虹梅”学区希望向同龄人发起倡议,通过做到三件事,知孝、懂孝、行孝。
■ 拜访一次祖辈
可能随着你年龄增长,幼时可能日日相伴的祖辈见面频次减少。倾听他们的故事,加强祖孙间的沟通。
■ 完成一次家务
分担祖辈家务的辛劳,感谢祖辈的无私付出。
■ 分享一件趣事
学会与老人分享快乐,让不常联系的老人了解你的生活,学习老人为人处世的智慧。
祖辈,学做“三好老人”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在很多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教育责任。作为一个初中男孩的外公,西南位育中学学生家长代表、上海市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秦启庚提出,老人要学做“三好老人”,成为孩子的榜样。其一是保持“好心态”。他曾遇到过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随口就抱怨生活没劲,仔细观察,原来,这是家中老人的口头禅。秦启庚建议,在孩子面前,老人不妨克服内心由于生活磨练积攒的戾气,用乐观阳光的心态影响孩子。其二,是维护“好关系”,尊重子女对孩子的教育,给孙辈足够的自主空间,不要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和孙辈。其三则是做一个“好榜样”。秦启庚说,在家里附近的丁字路口,他做了个有心人,由于车辆较少,经常可见老人带着孩子无视红灯径直朝前走。这令他担心,祖辈不恰当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声地为孩子做出错误的示范。
在一些复合式家庭,两代人教育理念产生冲突在所难免。对此,原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汪叔阳从一名爷爷的角度给出建议,隔代教育中,祖辈要为自己找到合理的定位。他建议祖辈要学会做“协管员”,而不是“主管”,认识到孩子的教育责任主体在于父母,当两代人观念发生冲突时,学会暂时后退,不要在孩子面前当面指责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在事后平心静气地讨论,也不要让孙辈来告爸爸妈妈的状,不要代替父辈为孙辈的事情做主;要学会做“领航员”,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两代人导航。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