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虐童养母出狱监护权何去何从
王刚桥
  昨日,南京“虐童案”被告人李征琴刑满出狱。在监狱门口,李征琴与前来迎接“妈妈”的养子施某某及其生母张女士抱在一起痛哭。

  在虐童养母得到刑罚矫治之后,一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重又笼罩过来。

  去年3月31日晚,养母李征琴因认为养子施某某撒谎而对其进行抽打,造成施某某体表150余处挫伤,经司法鉴定构成轻伤一级。去年9月30日,南京市浦口区法院认定李征琴故意伤害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自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十多天来,各界关注的家暴个案多聚焦在夫妻间的暴力。现实生活中,家暴也有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子女虐待年迈的父母。在一些法治成熟国家,有剥夺监护权这种常见的救济方式。但在中国,监护权的剥夺是个并不容易作出的决定。

  剥夺监护权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监护人较之虐童者更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只有当剥夺了虐童者的监护权之后,还有充分的社会监护和国家监护兜底,这一国际通行的反家暴惩戒措施才可能成为司法的常态。

  对反家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制度推进。南京“虐童案”是一个标本,它让众多围观者看到了司法介入家暴的积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司法无用论;它也让众多围观者看到了司法介入家暴的种种局限,从另一个视角提醒了我们也应警惕司法万能论。司法的能与不能,在于介入的尺度,也在于配套制度的跟进。(王刚桥 刊今日京华时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3·15专版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从“晒数字”到“讲故事”
90后修炼手册
别和“路霸”一般见识
虐童养母出狱监护权何去何从
儿童用药靠掰
人机大战诠释了什么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虐童养母出狱监护权何去何从 2016-03-14 2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