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赛车队骑上长江大桥,担任央视直播解说员的黄蕴瑶有些激动,崇明岛的每一处赛道,都曾留下她“破风”的身姿。重回崇明岛,29岁的香港“铁血女车神”黄蕴瑶心中,五味杂陈,“在这里比了五六届,今年的观众最热烈。而且第一次有亚洲女运动员登顶单站冠军,我也感觉很自豪。”赛后,她和昔日的队友和对手们拥抱,泪水抑制不住……
坐着轮椅领奖
2015年,一部体育题材电影走红大江南北,由林超然导演,彭于晏、王珞丹主演的《破风》,掀起了一股自行车热。王珞丹饰演的黄诗瑶,在比赛中摔伤后仍获得亚军的情节,取材自黄蕴瑶的故事。
黄蕴瑶的家中,保留着两辆自行车,其中一辆,就曾陪伴她夺得广州亚运会亚军。往事如风,再回首,她的语气平静自然。
2010年11月16日,黄蕴瑶代表中国香港参加广州亚运会女子记分赛,决赛全程80圈,至第39圈,韩国车手在弯位突然失控堕地,撞倒居次位的黄蕴瑶,尾随的另三位车手闪避不及辗过黄蕴瑶。黄蕴瑶在右边肋骨骨裂及爆肺的情况下,换上后备单车猛追,为中国香港赢得银牌。其后的颁奖典礼上,黄蕴瑶坐上轮椅,以纸板及胶布暂时承托肋骨,缓慢地上颁奖台领奖。领奖台上,她哭成泪人,“哭不是因为痛,是因为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而激动。”
当时,香港各大媒体头条都是这张黄蕴瑶领奖时泪流满面的照片。
导演林超然,被她的故事所打动,开机前请她吃了一顿打边炉,向她请教一些细节。一年后,电影上映,首映礼上,已经退役的黄蕴瑶再度热泪盈眶。
只和自己较劲
20年前,“中国自行车之父”沈金康和“亚洲车王”黄金宝师徒,是香港体育人的骄傲,香港掀起自行车热。然而,在香港单车协会,一直没有女运动员,直到黄蕴瑶的出现。
“我本来是练业余赛艇的。后来发现单车很好玩,就白天练赛艇、晚上练单车,像个铁人一样。”练了没多久,黄蕴瑶便参加香港业余比赛,才15岁的她,是唯一的女骑手,巾帼不让须眉,竟然进入前八。就这样,她和妈妈去恳请沈金康收下自己,沈指导同她妈妈单聊了一会便同意了。“等我2008年拿到世界杯冠军时,沈教练告诉我,那时候我妈妈跟她说我可以拿世界冠军。这句话打动了沈教练。”黄蕴瑶告诉记者。
就这样,黄蕴瑶独自上路。当她快要退役了才等来第一位同一项目上的90后女队友。
15载的自行车生涯,黄蕴瑶和自己比赛。她从不崇拜任何一个人,“我没有偶像,我只和自己较劲。”
每一次大赛,都是一次同自己赛跑、在赛道“破风”的过程。“但凡大赛,我的平均心率能达到196次/分钟,比心脏病人还高。”黄蕴瑶说。
独缺奥运奖牌
在黄蕴瑶的“破风”历程里,独缺一枚奥运奖牌。在她的主项场地记分赛,曾夺得亚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年度世界排名第一等。却没想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个项目被取消了,她又等了四年,准备里约奥运会,等来的依然是相同的消息。不过,她从未觉得自己不幸运。“这是老天爷给我的讯号,是时候想想未来的路怎么走了。”
去年三八妇女节前,她写了两封长长的告别信,一封公开,一封给沈金康。她写了足足两个晚上,写完后,她在深夜痛哭,“铁血女车神也会有一天生锈,因为铁都会生锈。”
与上海有缘分
现在的黄蕴瑶,成为香港大学的一名学生,课余她受邀去企业、学校做分享会,讲述自己的自行车故事。“有一名中学生在听完我的分享会后,单独和我交换了意见,现在他真的去参加自行车训练了。”黄蕴瑶自豪地说,谈及未来,她希望能创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
眼前的黄蕴瑶,比当运动员时瘦了5公斤,“读书也很累,我现在每周放松的方式就是骑车。每周骑两次,每次一个小时。”
坐在央视演播室里,她不再“铁血”,多了份妩媚,但解说时对自行车运动的热忱之心,依然明显。
“崇明有什么特产可以买?我想寄给中国国家队的前队友们。”黄蕴瑶向记者打听。她笑言,自己和上海有缘分。沈金康是上海人,将她培养成“铁血女车神”。上海崇明岛,是亚洲唯一举办女子公路自行车顶级赛事的地方,她代表职业队参赛了好几届。而今天,她重回崇明岛,华丽转身,同自行车的约会不会断。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