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护车有车缺医生 薪酬待遇须提高
姚丽萍
  热议

  昨天,本报刊发焦点报道《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免责》,公众关注:制定中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如何保障急救专业人员的培养,强化救护队伍的软硬件建设?

  当班救护车出行仅过半

  目前,全市院前急救机构包括1个市急救中心和9个区县急救中心,下设急救站127个,救护车辆总量为668辆,急救从业人员2300多名,2014年急救业务量为64.2万车次;全市设有急诊科室的医疗机构107家,2014年提供急诊服务1500多万人次。

  近年来,本市120急救车数量虽有增长,但每日当班出行车辆或仅过半。“除正常维修保养需停运的车辆外,仍有相当部分车辆未能出行,主要原因是随车医生缺少!”市人大代表李敏曾就此做过专门调查,随车医生来源大多由外地毕业本科生和部分外地医院医生转入,工作量大,十分辛苦且待遇不高,执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当市民呼叫车辆,120指挥中心最尴尬的回答是:暂时无车,需等候时间较长。有时遇呼救强烈,120指挥中心只得告知家属只有“无随车医生”的救护车可派。

  配备急救师缺口须补上

  化解这样的尴尬,120急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要跟上。市人大代表肖萍在代表建议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已在目前的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得到回应。

  条例草案修改稿第15条提出,每辆救护车应当至少配备急救医师1名,驾驶员、担架员等急救辅助人员2名。急救医师应当由医学专业毕业、经过院前急救医疗专业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合格人员担任;急救辅助人员应当经过急救员技能培训合格、熟练掌握基本急救医疗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人员担任。

  至于院前急救人员的薪酬待遇,则要根据岗位职责、工作负荷、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因素合理确定。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符合院前急救行业特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急救反应时间12分钟内

  去年,市政府发布《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院前急救车辆装备配置水平,到2020年,本市要实现救护车配备数量达到每3万人一辆,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在12分钟以内。

  为此,条例草案修改稿不再对救护车具体数量和反应时间做出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立法不关注救护车的“装备达标”,恰恰相反,立法机构建议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分阶段有序推进车辆装备、信息化硬件建设,完善急救资源配置,切实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互联网金融/上海物业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金融城周报/中国商学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艺坛特稿/国家艺术杂志
救护车有车缺医生 薪酬待遇须提高
上海何日起恢复活禽交易?
本报信息
扫一扫下载新民晚报APP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A16救护车有车缺医生 薪酬待遇须提高 2016-05-07 2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