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电影行业秩序,加强行业管理,此次草案二审稿新增很多规定,以促进电影行业的规范发展。为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草案二审稿加大了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并专门增加了新的规定。
草案二审稿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应当统计、提供真实准确的电影销售收入,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同时还明确,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未如实统计、提供销售收入的,由县级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从2013年开始,国家开始整治部分影院偷瞒票房、双系统违规操作的行为。2014年,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委托电影质检所起草新标准《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希望能用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数据来规范电影市场。然而,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票房被盗现象,但想要彻底遏制很难,因为平台的数据以实时接收为准,遇到网络问题,会出现上传不及时的现象。
如今,《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加重相关处罚力度,尤其针对“偷票房”行为。对于所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网友认为“处罚太少”“犯法成本太低”“抵制程度有限”,但据接受采访的影院经理透露,一般来说,偷、瞒、漏报票房都是针对部分影院的单部影片的,“只要不是体量很大的影院,基本是小于这个数额的。”博纳影业华东区负责人陈庆奕认为,罚款只是辅助手段,惩戒重点在于“吊销许可证”,“吊销放映许可证之后,片方会停止供应密钥给影院,直到事件处理完毕。这对影院来说,需要停业整顿一段时间,损失会很大。”
为了配合《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的审议和实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拟于今年加强院线、影院、软件开发商、在线电影票销售电商的管理。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表示,目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统一设计制作了印制着“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电影票验证APP”二维码、“晒票奖励”二维码的公示牌,督导影院在明显位置悬挂,期待依靠群众的力量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秩序。
随着中国市场对电影等文化产品需要越来越大,一些电影市场中的无序行为急需拟法进行规范和界定。也有些常委委员、地方提出,应当强化电影演艺人员的社会责任,建议增加对其职业道德自律方面的规定。鉴于此,此次草案新增加规定: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的正式出台,人们能看到一个更加规范、更加整洁的电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