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天刊出的这组教师典型人物,他们正用传承师道、引领师风、崇德向善的辛勤耕耘,营造着“中国梦、校园美”的浓郁育人氛围。
普教篇
上海市三新学校 叶笛
塑造中国的“爱迪生”
在上海市基础教育岗位上有一位朴实无华却又非常出名的科技辅导员,他以“全面提升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己任,奋斗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第一线。他就是上海市三新学校的叶笛老师。
叶老师始终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为祖国培养出像爱迪生一样的杰出人才。他坚信,科技创新必须要从娃娃抓起,只有敢于从零做起,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开辟出一条科技教育的辉煌之路。他在分析了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首先确立了发展青少年航天科技的创新教育目标。他从最初创建“航天科技兴趣小组”到开发“创意航天”校本课程,带领同学们从简易的水火箭、火药火箭模型制作入手,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太空育种活动。在叶老师的辛勤培养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涌现。他所指导的学生不仅荣获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奖项多达500余项,其中还有一大批荣获“中国少科院小院士”、“全国宋庆龄发明金奖”等荣誉称号的拔尖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
叶老师还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来扩大科技创新教育的受众面。先后组织开展过如:“放飞我的航天梦”、“拯救飞龙·关爱蜻蜓”、“走近家乡瑰宝四鳃鲈”等二十余项主题活动。他所开展的科普实践活动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深受孩子们喜欢,备受同行称赞。
嘉定区南翔小学 吴宝英
用忠诚谱写绚丽之歌
2008年,吴宝英从南翔劳技中心调入南翔小学担任校长职务。七年多来,她全情投入,引领全体教职员工践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百年学校精神,孜孜不倦地行走在学校发展的幸福道路上。
在传承学校前一轮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吴宝英申报立项了新一轮市级规划课题《基于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实施的学校文化创新实践研究》,以绿色指标引领,通过打造更加灵动的课程、更加卓越的教师和更加开放的管理,营造一种新型的绿色文化,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以来,她初步构建起了以“活语文”“真数学”“趣英语”为课堂转型项目的灵动课程实施框架,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支持的联动,推动了学校的整体改革。
学校还以绿色指标为导向,以高阶思维为突破口,以“活语文”、“真数学”、“趣英语”课堂转型项目为载体,建设更加灵动的课程。吴校长提出,要把“学科核心素养之高阶思维”作为主题思想,用“课程——课堂——践行”串起一条主线,以学术委员会专题研究、项目组先行先试、学科大组研训教一体为三大研究载体,推动了语数英学科的整体课程改革。近几年,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升。学生不但知识技能扎实,而且学习兴趣较浓、学习习惯良好,特别是正在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闵行区启音学校 金岚
让聋哑孩子“听”见世界
对闵行区启音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世界是寂静的,然而,在一群好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渐渐听见了丰富多彩的声音。
闵行区启音学校低年级语文组教研组长、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金岚就是其中一位。1998年从上海市南林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她在这儿一干就是十几年。
金岚深信,聋孩子需要的不是怜悯和同情,而是尊重和理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她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为了更好地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她用2年多的时间先后通过了中国手语初级、中级、高级的考核。
孩子们刚入校时,很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说。“点名”是启音学校的第一课,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听到自己的名字,大声地回应“到”。金老师一会儿是老师,站在讲台前叫学生名字,一会儿又扮作学生,跑到座位上举手喊“到”,绘声绘色地表演、逗乐。就这样,学生们终于明白了金老师的意图,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应答,虽然不少人口型不标准,发音也很含糊,但看到老师的鼓励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微笑。金老师的办公桌上,总是准备了很多小奖品,专门用于奖励孩子们的进步,为他们增添自信。
金老师不断地探索研究聋校低年级的教材和教法,她在教室里贴满了写有汉字和拼音的卡片,遇到新的事物,突发时间就及时教给孩子,教他们写小练笔,让他们的生活处处有语言。此外,她还利用暑假等时间积极参与了低年级语言训练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上海市格致中学 刘骏
从名师到支教先锋
在格致中学,“老刘”“老大”是很多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名字。他就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区名师工作室导师,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教练员刘骏。刘骏很爱鼓捣实验,实验室就成了他最爱去、最常去的地方,实验室也很多学生爱上生物、爱上探究的起点。2004年,经他提议,他格致中学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多媒体视频网络实验室。凭借着历年来在各级各类赛事中的突出成绩,格致中学也成为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特色学校。多年来,刘骏老师一直致力于资优生的培养及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品质和抗挫意志。他最长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害怕,有我陪着你们”。一声声“老大”蕴含着浓浓的师生情。
在学校最需要老师支教云南之际,刘骏果断地做出选择,为了山区的孩子,他付出了家庭、事业发展、身体等各方面难以想象的代价。除了挂职副校长参与部分学校管理之外,支教期间,他每周还要上11节课,并开设校本讲座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全县范围内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为当地学校因地制宜制定了适切、有效、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今,他又在格致中学奉贤校区执行副校长的岗位上开始了新的“支教”。去年,他被体检诊断出直肠肿瘤的预兆,经过两个星期的住院手术治疗,总算化险为夷。刚出院不久,他又立刻返回工作岗位,踏上新的征程。
奉贤区惠敏学校 慕蓉
用心呵护折翼的天使
慕蓉老师曾是奉贤区中医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鞠校长的一个电话改变了她的一生。那句“这里的孩子需要你啊”,让她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群折翼的天使中间。
工作第一年她便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开学第一天,一名脑瘫学生的家长悄悄递上红包,希望她以后多照顾他们行动不便的女儿。慕蓉老师坚决婉拒并真诚地向他们承诺:“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我的职责。”
自闭症的孩子会拒绝任何人的触碰,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脾气倔的就是不理你,重度智力障碍的孩子不是钻树丛就是在地上滚爬,上上课好好的就躺到地上去了……为了教育他们,她付出了全部的耐心、爱心,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宝贝,早上给女孩子梳辫子,把哭闹的自闭症孩子抱在怀里。除了爱,她更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一年级培养行为规范,二年级培养劳动能力,三年级培养学习习惯,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原本一盘散沙的班级渐渐变成了一个优秀的、有凝聚力的温馨集体。
除了数学教学,慕老师还担任了脑瘫学生个别化康复训练和校外学生的送教上门康复工作。她每天提早半个多小时到校陪学生进康复室训练,帮他们做被动运动,推拿四肢,每天抓着学生的脚教他们正确的爬行,学生的膝盖瘀青了,她的膝盖也瘀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