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川沙中学 石梅
用爱兑现承诺
石梅老师是川沙中学首届新疆内高班班主任。论年龄,她只是内高班学生的大姐姐,而事实上却又是他们的“妈妈”;她是物理老师,却又是学生业余的语文老师。
内高班的学生,一年中有十个月都住在学校。预科刚开学没几天,可能是由于水土不服,一位同学发高烧了。得知消息的石老师就匆匆赶去寝室看望他。内派老师告诉她说:“也许是菜太油,他没吃,只喝了点水,一直在睡觉。”石老师想,不吃饭,胃怎么受得了?于是,她赶紧回家煮了粥再带上些可口的酱菜就忙着送来。当石老师推门进去时,这名得病的学生刚睡醒,他很惊讶,压根儿没有想到已是晚上十点多了,班主任老师还会不顾疲倦来看望他。
物理是一门相对难学的科目。为了寻找到一条能适应新疆学生学好物理的路径,石梅老师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学时,石梅老师经常站在新疆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多多关注他们的诉求;教学之余,她针对预科教学缺乏系统教材的情况,赶往附近的初中学校,虚心向初中教师求教,和她们一起探讨初中内容的教法和初高中的衔接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精心编制出了一套适合预科教学的校本教材。
在四年的内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石老师一直说,搞好内高班的教育教学是一名党员教师对党,更是对兄弟民族学生和他们家长的承诺。
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 李碧云
铸造师爱 创造梦想
李碧云是语文教师,她的头上有很多光环: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长宁区优秀语文学科带头人等。但对她而言,她最喜欢的称呼则是:教师。她常说,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关键,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性格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一直以来,李老师信奉这样的教学理念: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她曾经收到过一封学生的信。信中说道:“尊敬的李老师,还记得我吗?我是小方。对,那个惹您生气的不爱学习的小方。上课时,剪纸工,学画画,玩雕刻,从来不好好地听课,惹得您一次又一次的不高兴。可是您从来没有批评过我,总是说,画得好,让我坚持下去。爸爸妈妈多少次的抱怨,指责,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因为有您的鼓励:是您让我制作班级的黑板报,是您支持我参加各种美术大赛,让我体验到了最初的成功……而这些兴趣的种子,是在您的支持下,才播种下的。到今天,它已生根发芽!现在,我正在意大利学习。那是一所漂亮的大学,在海边。我要画出最美丽的图画献给您!”
“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如果老师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适合他们水平的引导,才能发挥孩子的潜能。”正是李碧云的这种师爱,让学生不再千篇一律,给予了他们成长的空间。
青浦区实验小学 徐峰
让校园成为
精神家园
从教28年,踏上校长岗位13年,徐峰始终坚守着“让每位学生都快乐自信地成长,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的教育信念。
作为区内小学阶段唯一的一所市课改基地学校,徐峰校长带领全体实小人坚持课程改革,推进课堂转型,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品质为价值取向,致力于建设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实践体验的“活动—发展”课程格局。一方面遵循“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原则,加强课程整合,发挥功能优势,科学安排好三类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采、寓教于乐的课内外特色教育活动,努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才能。
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徐校长认为,目标引领,规划先行,团队合作等固然重要,但加强自我诊断不失为一项有效的管理策略。为此,学校将自我诊断纳入学校管理过程中,经常性地对学校管理工作现状进行科学、及时地“把脉”,不断去发现、归理学校管理运行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学校的办学特色日趋显现:以“学会做人”为主线的养成教育,以“纸艺创作”为主打项目的艺术教育,以“快乐6+1”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以“家庭小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以“特色布训项目”为主轴的阳光体育活动……
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
新疆部
十年心血
育天山儿女
2005年秋,嘉定一中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从此,这里的老师们多了一群来自天山脚下的儿女。
从预科到高三,新疆班的孩子们普遍体验着离开新疆老家,又融入上海新家的转变过程。他们都亲切地把老师称作为“爸爸”或“妈妈”。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拮据,老师们给他们买生活用品,买学习资料。哪个学生过生日了,老师都会送上生日礼物。每逢过古尔邦节,老师们还会为全班同学送上礼物表达祝贺。
新疆部主任刘兴舜老师为了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陪伴,他牺牲了自己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天天陪伴在他们身边。他还自费购买了单反照相机,专门为同学们拍照。几年里,刘主任给同学们拍摄了三万多张照片和数百条录像。
语言是新疆班孩子面临的第一大困难。有的学生根本听不懂汉语,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融入课堂,语文教师王宏像慈母一样手把手教,手势加语言加图示,把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为了让学生们尽快提高汉语水平,新疆部语文教师申报了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成立了新疆部“吟诵社”,用古诗文诵读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在多年的努力下,新疆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断增强,在“上海市古诗文比赛”中屡获佳绩。从办学至今,嘉定一中新疆部已有7届毕业生参加了高考,本科上线率平均为97、3%,升学率为100%。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
张海波
把自己交给
三尺讲台
即使如今已成为基层一线分管教学的校长,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的张海波老师仍然有着对中学英语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他把自己交给三尺讲台,实现从璞到玉的职业成长。
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合作学习教学理念,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英语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景,提供丰富教学活动;课后从研、讲、听、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教学规律。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成长,挖掘学生的潜质,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用自己的学识、智慧改变自己的人生。
作为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他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认知能力,引进英国原版儿童阅读经典教材,经过改编和课堂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典范英语》等校本课程。他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还参与开发了市级培训课程《初中英语试卷设计与评析》(听力、词汇、语法部分)、《当阅读遇上写作》等。此外,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期待,结合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的推进工作,张海波老师与UB汉得信息技术公司开展合作UB汉得教学网站项目,将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辅助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