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子工业机电学校15042班江澔笔下的小传主角,是“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同样是中职毕业的胡双钱,如今已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加工车间钳工组组长,为ARJ21新支线飞机及中国新一代大飞机项目做出了重大贡献。讲起胡双钱“0.024毫米”传奇,江澔脸上就流露出崇敬之色:“钛合金锻造组件外形复杂,每个孔的精度要求是0.024毫米,不到人头发丝直径的一半。那么紧迫,胡老师就靠一双手,和一台普通铣钻机顺利完成,零件直接送机安装。”
几十篇学生编写的“大牛”小传,不少主角令人出乎意料,但细思之下却“专业对口”。比如,上海城市科技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顾真列就将心中最亮的“星”追到了几百年前——热爱旅途的徐霞客,她觉得,徐霞客“把脚印留在大地上,大地也就融进了我的生命”。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道银也鼓励年轻人与大师“对话”,在选择和深入了解各自的“行业英雄”过程中,或许可以解开职业发展的迷惑,更能从大牛们职业沉淀的经历里学到何为“工匠精神”的执着。
今年,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市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协会启动了“仰望星空·向往大师”主题读书活动。在为期3个多月的活动时间里,全市中职校学生从自己所学专业隶属的行业中选择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树为自己心目中向往的大师,再通过查询、搜集、阅读大师的相关资料,从个人视角出发,在阅读、思考后,对大师们的人生经历、技术专长、个人魅力等资料加以筛选、整合,撰写成人物传记。通过精心遴选,40所中职校共推荐了70篇学生撰写的人物传记,其中有65名各行业的从业人员被学生树为心目中的行业大师。这些人物传记经过进一步筛选后将集结成册,供师生阅读、学习。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