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红”月饼真有“网红”气质吗?
方 翔
孙绍波 画
  方 翔

  受到“网红”青团的启发,今年的月饼市场上,各大厂商纷纷推出了各种奇特口味的“网红”月饼,从“十三香小龙虾”到“腌笃鲜”,从“榴莲”到“菌菇”。似乎有了咸蛋黄肉松青团的“成功经验”之后,月饼的销售也全靠口味来“博眼球”了。

  相对于普通月饼,各种新口味的“网红”月饼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因此供应量有限,因而也可以达到“饥饿营销”的效果,但这样趋势究竟能够延续多久,恐怕就难以预料。当商家已经把各种怪口味都一个个试遍之后,月饼究竟还能有怎么样的创新呢?

  正如现在要成为“网红”,不仅要靠颜值,更要靠气质,从更高层次来看,还要靠情感的维系。要成为“网红”月饼仅仅靠怪异的口味也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前一段时间,有一则关于日本一家专门做点心羊羹小店的微信红遍网络:3平方米的铺子却能年收入三亿日元,店主稻垣笃子经营几十年,用心研究出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最好吃的羊羹。

  羊羹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红小豆煮熟碾碎,与砂糖和琼脂混合熬煮,冷却成型即可。虽然在口味上,这家小店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有一点主人几十年坚持不变,这就是在熬煮过程中追求的精益求精,其不仅会留意每天的气温和湿度,还要关注红豆的产地和质量不同,甚至木炭的状态都要参考,这样出炉的羊羹,不管与任何口味搭配,都会展现出最好的一面,而其坚信“对待客户和产品绝不能低俗”。

  月饼口味创新并不是今年的“专利”,查询前两年的新闻,我们可以发现月饼市场上的“奇葩”比比皆是,从巧克力香辣牛肉,到韭菜鸡蛋馅,从普洱菊花,到奶酥松露鹅肝,甚至还有腐乳月饼,但它们终究没有成为市场的主流,甚至有些让人感到“低俗”。倒是豆沙、椰蓉、五仁等传统馅料至今经久不衰,让人每每提及月饼,总不能忘记它们。

  现在,我们常常提及“工匠精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会忽视。在“小龙虾”月饼中,你考虑过要放多少种小龙虾吗?在“腌笃鲜”月饼里,干湿程度如何把控?“菌菇”月饼内,究竟哪几种菌菇搭配在一起最好吃?现在的一些企业,包括那些希望出炉“网红”月饼的,仅仅是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只是在进行“短、平、快”的粗制滥造。

  事实上,咸蛋黄肉松青团变成“网红”并不仅仅是营销的奇迹。据参与开发的国家级点心师章吉泉介绍,咸蛋黄肉松青团从有设想到最后推出,其间经历了三年时间。事实上,在章吉泉看来,一大块肉做馅不适合青团,所以尝试用肉松取代。肉松分油酥型、肉粉型、太仓式肉松三种,前两种纤维短、口感油,而且难以塑形;太仓式的纤维长易塑形但是口感干。因此最终采取了几种肉松混合配比的方式,这一番前前后后的尝试也花去了很长时间,终于到今年清明,咸蛋黄肉松青团才面世销售一炮走红。

  青团、粽子、月饼……这些传统的节令食品,其本身所蕴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果没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食物可能和一般的糕点没有任何差别。今天,对于商家来说,创新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如何在创新之中保持一份坚守,一份将产品做到极致的心,这才是值得思考的。

  只有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总有机会创造出“网红”产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3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4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网红”月饼真有“网红”气质吗?
声音·八方
众创空间“井喷”是喜是忧
扫一扫
新民晚报要闻A03“网红”月饼真有“网红”气质吗? 2016-08-31 2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