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进不了前100,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啦。”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里,这句话成为如今不少家长的真实写照,而剧中三个家庭不约而同在“究竟要不要初中就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问题上挣扎,更是折射出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低龄留学热。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中学生和高中生出国留学的人数已经达到18万人以上,散布在欧、美、澳、日、新等先进国,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突破52万,而其中低龄留学生的比例已占到一半以上。然而,专家们也提醒,不少中国低龄留学生正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喜欢扎堆、难以融入,而留学安全事故也频发。“低龄留学除了语言能力培养,更要做好身心上的准备。”
家长
留学不可一厢情愿
沈先生的儿子今年刚结束中考,他原本想让儿子在国内读完国际课程后再去申请美国高校的本科专业。“但是,国际班的语言氛围毕竟不如国外,一来我想早点送他去国外适应留学生活,二来许多人都告诉我去国外读高中申请美国名校更容易。”
“近几年来,出国申请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拿我们机构而言,每年至少有5%以上的涨幅。”留学专家、澳盛教育总经理袁正翔说,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留美热潮年年看涨,成绩优秀、家底殷实的学生去美国留学,根本用不着动员,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国名校都在留学链的上游。
“有的家长冲着提前让孩子适应留学生活的目的而去,有的为了逃避国内高考的压力,还有的认为到国外读高中升名校更容易。其实,这都是误区。”袁正翔说,一来,国外高中的学习其实并不如人们想的轻松,有些知名的私立中学也是学业压力繁重,竞争激烈;二来,许多初中毕业就出去留学的孩子其实都是“被留学”,家长一厢情愿,孩子准备不足,因为学生本身对留学需要面临的问题认识不足,会遇到各种问题。“我曾遇到过一些孩子到国外过不了语言关而不得不打道回府的案例。因此,外语关也好,升学关也罢,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不轻易放弃,其次也要提前做好功课,包括了解海外学习的真实情况。”
学生
心理准备更为重要
今年2月,历时大约一年的洛杉矶小留学生虐待同学案终于尘埃落定,三名成年被告翟云瑶、章鑫磊和杨雨涵在和检方达成认罪协议后,分别获刑13年、6年和10年,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李维平说,现在家长对教育投资有点功利。“一般来说,从高中到大学整个留学期间费用在200到300万元左右。不少家长因为‘大投入’,就希望一定要得到‘高回报’,容易忽视孩子学习之外的一些情绪变化,有些甚至认为花钱就能解决问题。洛杉矶小留学生虐待同学案其实就是一起典型的因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这个案件的发生应当引起中国留学行业的重视和深思。”
绝大部分低龄留学生都处于青少年时期,而青少年成长时期会面临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在留学期间会更加集中地表现出来,比如,文化震撼与新环境带来的适应障碍,远离亲人、好友但又缺乏新的人际关系而导致的孤独感等。李维平说,虽然很多学生在出国前都做足了语言、学业和物质上的准备,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心理上的准备和调适,导致留学异国他乡后无法适应新环境和跨文化的挑战,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都不容忽视。
专家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真的越早送孩子留学越好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除了个别适应能力极强的孩子,大部分人更适宜赴国外读本科或研究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通过私立学校等赴境外长期就读。法律专家表示,这个学习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且初中生、小学生基本上属于法律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身心尚不成熟,与此同时,我国法律法规对初中生、小学生赴境外长期就读还存在空白,容易引发争议,因此,初中生、小学生及家长应审慎选择参加赴境外长期就读的活动。
“许多家长一来咨询就会问:哪所学校排名最高,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袁正翔说,低龄留学正导致海外高中申请变得竞争激烈,中国家长又热衷于“排名”。“一方面,留学需要提早规划,除了提升学科知识,更要提升综合素养等软实力。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对自己孩子有个正确评估,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才能真正做好留学决策,包括选择最适合的学校和究竟是不是要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