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体育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小改变
一次大跨越
为女排联赛“新规”叫好
  昨天,中国女排联赛第一轮比赛打响,上海女排在卢湾体育馆迎战山东队。赛场上出现“新情况”:4名当值裁判,没有一个是上海籍。他们来自四座不同的城市,尤其是两位司线裁判,一位来自江苏、一位来自浙江。

  内行看门道。按照往年排球联赛的规则,当值的第一、第二裁判要求必须来自第三地,但两位司线员则挑选主队城市的裁判员担当。也就是说,按照以往的惯例,昨天比赛中,两位底线附近的司线裁判,应该是上海籍。可昨天的情况,却发出了大变化,两位司线裁判,也统统是外地裁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原来,这是2011至2012全国排球联赛的一项重要改革。“多邀请两位外地司线裁判执法,虽然增加了主办方的接待经费和投入的精力,但对于联赛公平、公正,有百利而无一害。”中国排协的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新规。

  无风不起浪。女排联赛的这一改革措施,与近年来排球联赛中出现“执法风波”的顽疾有直接关系。2011年女排联赛决赛,广州恒大和天津女排就因为裁判的判罚,出现了极大的争议,出现了赛后球员委屈哭诉无果,激动的教练员追打裁判的“怪现象”。

  和网球、篮球联赛不同,排球联赛不设“鹰眼”,裁判员也不会依靠录像回放作为判罚依据,所有的判罚,全凭一双肉眼。当然,“误差”的存在,尚有情可原,但是,因为司线员一直选取主队当地裁判,“胳膊肘往里拐”的情况,时有皆是。

  目前的女排联赛,几支强队实力相差不多。“裁判偏袒主队成了普遍现象。每一局比赛,主队因为误判便宜三四分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各支球队赴客场比赛前都有心理准备。“不管哪支球队的客场都是‘魔鬼客场’。”

  即使沈富麟这样的功勋教练,执教上海男排时也时常被黑。“球已经出底线一尺多了,怎么也敢判界内!”他时常这样抱怨。

  昨天,上海女排首战山东队,第一局输给对手,几个争议的判罚,姑娘们没占到任何便宜,最终,上海女排凭借强劲的实力,连扳三局获胜。赛后,输的一方心服口服,赢的一方理直气壮。一杆秤放平,这样更有利于中国排球水平的提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一些陈规陋习不适应、甚至阻碍中国排球发展时,破旧立新,就成了当务之急。好在,中国排协及时出手。这一项改革,值得拍手叫好。

  本报记者  钟喆  李京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来信来论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
   第B04版:连载
   第B05版: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
   第B07版: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
   第B09版:影视地带
   第B10版:民间收藏
   第B11版: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百姓纪事
   第B13版:上海珍档
   第B14版:快乐作文
   第B15版:市井故事
   第B16版:谈话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0版:专版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留学招聘
   第B23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24版:求职/招生培训
升班马践踏排坛豪门
全国女排联赛开打 上海女排旗开得胜
韩国选手打破短道速滑世界纪录
收视指南
联网销售超级大乐透
马林“幸运”得奖 谭海吹得金哨
“砸钱”砸出了大动静
标题新闻
一个小改变 一次大跨越
新民晚报体育新闻A12一个小改变
一次大跨越
2011-12-11 2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