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 1935年生。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进上海《文汇报》从事采访和编辑工作,撰写有大量通讯报道。80年代末出版个人新闻通讯集《时代风云录》(50余万字);近年出版有《风雨文汇》等多部专著。系《文汇报》高级记者。现已退休。
20世纪60年代初,我进《文汇报》当记者,刘火子是副总编辑,分管夜班编辑工作,长年做夜班。我们当记者的写了稿子,交给部门编辑,编辑修改后排字,然后交给部主任,由部主任签字发往夜班编辑部。因此,除了开会,我很少有机会和身为副总编辑的刘火子见面。但对他的印象还是有的:高大的身材,夏天穿纺绸短袖衫,冬天穿中装棉袄,围着很长的手编羊毛围巾,衣服都是很宽松的。我偶尔也去夜班编辑部探头探脑,只见刘火子坐在皮的转椅上,衔着烟斗,面前两排相向而坐的编辑,手握红色毛笔,在埋头编着版面。中国研制的返回式遥感卫星首次成功返回地球,刘火子写了一首诗,记得其中有一句“轻轻地软着陆”,深得大家的欣赏。当时一位老编辑告诉我,刘火子是诗人,抗战时就写了许多诗,那位老编辑还能背得出他的诗句。
1957年,毛泽东当着徐铸成的面表扬《文汇报》说:“你们《文汇报》实在办得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真是应有尽有。编排十分出色。我每天下午起身,必先看《文汇报》,然后看《人民日报》,有空再翻翻别的报纸。毛泽东所说的“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应有尽有”是《文汇报》“彩色版”的内容,毛泽东所说的“编排十分出色”,正是出自刘火子的设计。在写《毛泽东与文汇报》时,我采访了几十位“老文汇”,我把他们的回忆写在书中:“‘彩色版’是《文汇报》复刊后创办的寓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副刊,在复刊前,徐铸成访邓拓时受到邓拓谈话的启发才产生的念头。”“还是在办《教师报》的时候,准备返沪的‘老文汇’人马就在酝酿如何办这样一个副刊。副总编刘火子把大捆的法国《人道报》翻来覆去,想吸取其编排上的一些新招。他主张这个专刊可以在周末出版,以丰富知识分子业余生活为主要内容。据参加创刊编辑容正昌(黄裳之弟)说:‘刘火子谈的,我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因为那时什么知识性、趣味性这类提法还没有听到过。’”
“彩色版”是《文汇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是在追求摆脱苏联的办报模式及新闻中的教条主义,冀望有所突破。“彩色版”所涉及的内容,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称得上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如文体方面,有漫谈水上运动、怎样划船、给初学游泳者、谈打猎、谈踢毽运动、国际象棋的门径、漫谈围棋、风筝这一门艺术、怎样请女伴跳舞。影剧曲艺方面,有京剧老艺人萧长华、荀慧生、郝寿臣谈角色表演,摄影生活、银幕后的战斗、动画今昔谈、评弹的表白。园艺饲养方面,有养花、盆栽的趣味、插花的艺术、怎样欣赏山水盆景、金鱼乐、金丝雀的饲养。生活方面,有食品的调制、品茶、名菜介绍、缝纫、服装设计、妇女头发装饰。其他尚有世界珍闻、科学小品、游记、掌故、历史传说、雕刻、工艺美术、集邮、书法、装饰、家具等。据老报人回忆,刘火子不但是“彩色版”的策划者、创刊者,也参加具体选题的制定。
毛泽东称《文汇报》“真是应有尽有”,那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毫无夸大之词。
从进文汇报社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四五年的时间里,我和刘火子都没有什么交流,只是偶然在编辑部会议上看到,他很少讲话,讨论问题时,我也很少发表意见,应该说彼此是陌生的。“文革”开始,刘火子即被隔离审查,编入“大班子”,去了“五七”干校,又到工厂去“锻炼”,我们就没有再见过面。1975年,刘火子突然来到我家,他那高大的身材,我那小屋几乎装不下他。他说是来看画的。的确,整个“文革”期间,我除了按时上班干活,其余时间都花在玩画上。他看到画,两眼发亮,很兴奋的样子。后来,他又让我到他家去,看了他收藏的齐白石作品,知道他喜欢的是哪一路的艺术。再以后,我就陪他去拜访了来楚生、朱屺瞻、唐云,为他要了几张画。再以后,我们就成了玩友。谢稚柳为我画的《塞上马群图》,可以说闻名沪上,1976年,我要付诸装裱时,请郭绍虞、王蘧常、陆俨少、启功、唐云及沈尹默的夫人禇保权作题,也请火子题了一段,语云:
故乡塞外,走遍天涯。毫不利己,一心为他。
战士之友,浑身是胆。硝烟弥漫,方向不差。
劳有伙伴,敢挑重担。征途万里,坚韧不拔。
稚柳先生画马,勃勃有生气,放牧草原,千姿百态,跃然纸上,为歌一首以颂之,即奉郑重同志教正。刘火子一九七六年春
钤齐白石刻“火子”白文印,“刘”朱文印。
1977年以后,陈虞孙和刘火子率领《文汇报》一批编入“大班子”的编辑记者去创办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火子任副总编,负责创刊《中国百科年鉴》并任主编,我也忙了起来,奔赴全国各地采访,我们也就很少有见面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