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年前,昆明人的始祖在滇池中捕食螺蛳鱼虾为生,天长日久,螺蛳壳堆积如山造就“娲洞”;1000多年前,南诏政权于昆明西山脚下修筑拓东城,“蜗洞”成为大理前往南诏的必经之地,遂改名“官渡”;元代同置昆明、官渡两县,县治所设在现今的官渡古镇,并筑有土城墙;明清时期,官渡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集镇,其范围远超今日官渡镇;自明清以后,官渡商贾云集乃至有“小云南”之称。
当地人有句俗语:“先有官渡后有昆明”,在官渡保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些古建筑,在这里有地道老昆明的标准音——官渡腔;有花灯表演,原生态地再现了明清时期“唱灯”的古风;有香飘万里,远近闻名的官渡小吃等。
晚清以来,滇池水退去,商贾往来也另取其道,借风水而发达富足数千年的官渡渐渐没落。古老的庙堂建筑逐渐陈旧破败,有的甚至被拆除,著名的金刚宝座塔也沉陷了2米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
如今来到官渡,金刚塔下螺蛳壳上斑驳的凿削痕迹,是古滇“贝丘文化”的见证;官渡是藏传佛教进入昆明地区的登陆地,妙湛寺石塔的建筑留下了藏式密宗佛塔的烙印,全国仅此一例;土主庙历史上是“八庙”之中最大的一庙,土主庙会仍是昆明最热闹的民俗活动;元代建立的孔子楼,对官渡子弟读书习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走出了雍正皇帝的老师、著名文人王思训;众多的百年老屋和“一颗印”结构的四合院,则走出了更多的能人志士;滇越铁路西庄站遗址,见证了昆明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越声
旅游提示
交通:可从昆明南站(南窑)乘坐31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直达官渡古镇;自驾车,从滇池路转广福路到官渡加油站左转即到古镇;从昆洛路小板桥右转即到古镇。
美食:远近驰名的官渡小吃有官渡麦粑粑、官渡米线、官渡豌豆粉、米凉虾、甜白酒、抓抓粉。
门票: 部分寺庙收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