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举及其团队根据多年临床探索,在国内外率先研究出了房颤超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2010年9月至今,他们已完成治疗100余例,经过平均一年以上的随访,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治疗房颤方法中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一种。国际微创外科协会副主席Wolf教授则将这种“梅氏房颤超微创”疗法,称之为“3M手术”。
孤立性房颤外科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在病人的两侧胸壁上各作两个5厘米的切口,创伤较大,花费时间长,手术中还需更换病人体位。同时,由于不能对左房后壁作完整的外科消融线,因而也影响治疗的效果。梅举教授独创的超微创手术方法,仅需在左侧胸壁上作两个2厘米的小孔,手术中无需更换病人体位,即可行彻底的消融治疗,并可同时切除左房血栓的产生地———左心耳。整个治疗可在2小时完成。
超微创手术治疗房颤技术与内科导管消融方法相比,具有消融精确完整、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因在术中切除了最易形成血栓的部位———左心耳,进而大大降低了因房颤而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另外,医患双方均也避免了导管消融术中长时间的X射线照射,无放射性损伤及其潜在性的危害,无大量造影剂应用及其导致的肾脏损伤。
专家指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功能衰竭、过多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甲状腺、肺部等慢性疾病等可能引起房颤。
相关链接
房颤就是心脏的心房出现了不规则的快速跳动,心房率可达到每分钟300-600次。病人感觉胸口、心前区很不舒服,心慌,严重时会头晕眼花甚至晕倒。其次,因为心房跳动不规则,心房内的血液易在心耳内形成血凝块,血凝块的脱落随着血流到达身体外周的血管,会堵住相应的血管,导致脑中风、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据统计,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病率高达13.9%。此外,房颤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严重下降,时间长了会导致心脏衰竭,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