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体委副主任、体育科研所所长孙麒麟教授表示,体育是一门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但不少大学生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却没有换来一个健康的体质。“去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公布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然下滑,”孙教授说,“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大学体育并不是必修课,这是因为体育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这种生活理念正是中国大学生普遍缺失的。”
体育教育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更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让每一个学生把体育看作是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自觉锻炼。孙麒麟教授呼吁大学生甚至社会大众,应该把体育当作提升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的一部分,“体育,不是45分钟的一课时,而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本报记者 易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