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财经/投资理念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高控盘”的误区
毛羽 赵晴
  如何分析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除了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之外,“控盘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控盘度”代表了公司股票的筹码集中程度,市场普遍认为,筹码集中,说明股票受到主力资金青睐,股价容易上涨,甚至有可能成为黑马股。这个理论看似合理,然而若把它放在一个较长周期内进行验证,便发现其存在很大的误区。

  检验一个指标与股价的相关度,必须把它放在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中进行观察,才能得出真正符合实战的结论。笔者在分析股票市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选取4年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11年10月15日)、3年牛市(2005年6月6日—2008年6月5日)及7年牛熊的完整周期(2005年6月6日—2012年6月5日)三个市场阶段作为考察时点,每年将所有上市公司按照控盘度进行排序,然后选取“控盘最低的5%”、“控盘居中的40%-60%”、“控盘最高的20%”三组股票,分别统计这三组股票在当年的平均涨幅,然后进行累计,统计出控盘度由低到高的三个组合在熊市、牛市及完整周期中的表现。

  通过检验,发现控盘度与股价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却不是市场普遍认为的控盘度越高,股价表现越好,恰恰相反,控盘度低的组合市场表现最好,并且控盘度越低,组合涨幅越大。而且这个结论在熊市、牛市及完整周期中同样适用。数据显示,控盘最高的20%的股票组合、控盘居中的40%-60%的股票组合及控盘最低的5%的股票组合在四年熊市中的涨幅分别为-12.1%、79.74%、198.66%;三年牛市中涨幅分别为403%、693%、1207%;七年完整周期中的涨幅分别为:445%、989%、2197%。由此可以看出,控盘度越低,股价表现反而越好,控盘最低的5%的股票组合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中都有惊人的表现。

  检验的结果与市场普遍观点大相径庭,仔细分析,其实不难理解,控盘度高的股票,是有主力在做的股票,然而,由于控盘度指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发现控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往往股价也已经处于相对高位,后期涨幅有限。而控盘度极低的股票,说明暂时没有受到主力关注,股价一般也处于相对低位,而一旦迎来市场机会,就会有主力资金进驻,股价拉升起来也更容易,上涨空间相对更大。因此选择那些控盘度极低的股票往往更能获得超额收益。用股民能听明白的话说就是高控盘的股票没人愿意进去接盘,没有庄的股票更容易炒作。

  当然,任何一个单一的指标都不能完全决定股价走势,还要结合公司其他方面如公司基本面情况、公司股价所处阶段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判断。限于篇幅及版面,关于控盘程度与股价涨跌的投资原理,笔者将在明天下午1:30在曹杨路500号12楼以图解方式进行全面公益性研讨,欢迎有兴趣的投资者参加。

  毛羽  赵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广告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关注股市的“堰塞湖”效应
走出“高控盘”的误区
画说股市
放慢股市发展脚步
心态决定输赢
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去投资 (二)
新民晚报财经/投资理念B06走出“高控盘”的误区 2012-11-17 2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