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题材与生活化题材相融合
韩敏的人物画传统题材有:历史上的文人故事,如《春夜宴桃李园图》;历史人物故事,如《西施倾国》;神话故事如《白衣观世音菩萨圣像》;这些传统题材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春夜宴桃李园图》是以李白所赋《春夜宴桃李园图序》为题,描绘李白与众兄弟于春夜在桃李园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韩敏洞悉了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心境,描绘出另一种意境。这也是他多年寓居龙华寺“塔影院”,在日有翠竹蕉叶小鸟啼,夜有青灯黄卷诵经声的幽逸清寂的环境中,超然于尘嚣俗事,致力于翰墨丹青的写照。生活化题材的作品则是韩敏纯真率直性情的流露,他借鉴西方的写实及抒情的特点,创作了大量来自生活的人物肖像画和生活题材的人物画。
传统造型与生活化造型相结合
韩敏的人物画中人物形体、比例关系较为准确。他从连环画学习和创作中熟练掌握了西方人物形体结构的技法,并融合了传统的“默写”式形象记忆法。《春夜宴桃李园图》即是韩敏对西方写实方法和传统渲染法相结合的体现,并带有浓重的素描味。画中人物神情姿态、构图形式、造型方法,都从表现人物的神韵出发,极尽传神之能事。在空间处理上,韩敏借鉴焦点透视法但又不为所囿,画面中从仕女脚边的书籍和酒壶,到画面中心人物所坐的石块乃至石块上一小酒杯,再到背景的参天松树,空间的过渡及画面的布局,无不反映出画家的独具匠心。
韩敏在以线造型方面,具备了中国画用线的形式意趣和夸张、变形等东方意味。线条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中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艺术造型手段,所以又把中国画称作线性艺术。南朝谢赫在“六法”中,第二点就提出了对用笔也就是对线条表现力的要求,即“骨法用笔”。这里我们也能从韩敏的作品中看到他用线的特点。作于2007年的《白衣观世音菩萨圣像》,作品中塑造观音形象的流畅线条,以及观音背后采用工细双钩法所绘的一方竹林,想必这也与其早年擅绘连环画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韩敏书法亦是一绝,深得“板桥体”之精髓,挥洒自如,遒劲有力。韩敏如此书画并修,吸取诸家之长,又融中西画法于一体,堪称近现代海派绘画史上的奇葩。 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