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红房子医院)在杨浦区沈阳路上的新院区开张3年,“但住院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显然还是对这里的周围环境不太熟悉,问机场车站怎么走的,问旅馆超市哪里有的,诸如此类的咨询,差不多比医疗上要问的事情还要多。”
最早向院领导正式提出这个问题的,是27病区的医护人员。在全院上下热烈讨论“关爱患者”的时候,他们想到了这么一个小细节,期望在杨浦园区能有一份类似于生活服务指南的导视图。
很快地,27病区的“点子”列入了医院党委改进服务措施的计划名录,并最终被贴上了门诊大厅醒目的“服务举措公示栏”。上墙的“点子”迄今共有30条,都注明具体内容、推荐科室、预期承诺、完成日期及落实科室。
“接招”的宣传科为此“动用”了医院的社工部和志愿者两支队伍。整整3个月时间里,大伙儿放弃午休、放弃周末,从最近的水果店、便利店、早餐店开始,地毯式地排摸了医院3公里半径内的公交站、地铁站、公园、公厕、百货店、电话亭,以及标志性建筑等等。志愿者、上海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王佳玮一个人,就在自己的“草图”上画了几千个标注点。
一份红房子医院“周边交通及生活指引”地图终于诞生了!因为融入了爱心,地图甚至有医院各楼层平面图,有红房子医院两个院区班车时刻表,有从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到医院的最佳公交或自驾路线,以及本市部分三甲综合性医院、血液管理机构一览表。
最近,不少走进门诊大厅的患者意外地发现了“地图”,都直呼:实用!方便!
全院上下征集金点子
同时出现在红房子医院黄浦、杨浦两个院区的5个改进服务公示栏,用3个叠加在一起的红色爱心作为背景,每个足有3米多高。从今年4月起,公示栏每季度更新一次内容,每次新上墙的10条举措,都是从全院15个病区和15个临床、医技科室“自报”的项目中精选出来的。前几天,第三批的10条新内容刚刚上墙。
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教授介绍说,在调研医患关系时,全院上下反映比较集中的,是患者对一些具体服务环节的意见。于是,“从细节做起”成为院内各部门会议的热议话题,近百条建议也就陆陆续续地冒了出来。
改进细节服务准妈妈
护理部一口气提出了两条举措,一是病区责任护士向住院期间过生日的患者送上生日卡及祝福,融洽医患关系;二是在患者出院时由护士帮助预约好出院后的首次复诊时间,进一步方便患者。心电图室先想到了用温奶器将酒精棉球加热到一定温度,不让准妈妈们做心电时因冰凉棉球而引发不适。之后,他们想到“大肚子”上下检查床时不甚方便,就自己动手量尺寸、定连距,还请后勤部门帮忙,在每张检查床边加了一个方便孕妇用于起床的扶手。“小扶手”已经在很多科室得到推广,而这些天气温转凉,扶手上又多了一层浅黑色的“小外套”。
31病区的医护人员想到了牵头为曾经接受过他们治疗的患者建一个QQ群,现在QQ群“网罗”有100多名患者。28病区则由党员专家带头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绿色通道”,10多名副高职称以上的医护人员轮流参与为患者提供术后咨询、复诊预约等服务。
八成措施已落实到位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红房子医院对各科室、各病区提出的改进服务举措,都反复商讨、对比,强调可行,侧重急需,凡承诺上墙的,要求能件件落实,还必须能经得起患者的评议和检验。自第二季度起公布上墙的30条改进措施中,目前有约八成已经落实到位。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公示栏上3个大爱心内贴出的30条举措中,除“关爱患者”外,有几条显然属于“服务员工”的,比如“行政科室午休时间开门办公,方便临床一线”、“通过内部网评选最受欢迎的系列菜系,提高职工对食堂的满意度”等。
“其实,我们选出并加以推进的所有点子,目的都是为了改进我们整体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满意。”华克勤说,他们只是开了头,他们还会继续做下去的。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