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团中有12位提琴演奏员来自上海,他们是小提琴叶志明、刘西拉、周亚平、钱关祥、马培骏、许文祥、葛荣明、陈剑平、沈次农,中提琴俞志龙、任臻,大提琴马立人。
问他们参加乐队的感受,回答是清一色的感叹:没想到还有重新拉琴的一天。确实,除了身边的亲友,谁都不知道他们早年有过习琴的经历。而在他们的记忆深处,那是与自己的青春热情、当年不满自己的处境以及在贫困岁月对前途倍感渺茫时奋发努力的象征。改革开放后,他们有了各自的职业,于是放下手中的琴,投入新岗位。这一晃便是三十多年。虽然从此关上琴盒,束之高阁,但在内心,他们始终没有忘却那段岁月。三十多年来,无论整理旧物还是搬家,旧琴始终好生安放,哪怕当年只是十几元买来的学习琴,也始终没丢弃。
叶志明与葛荣明同年,都是58岁,在这个小团队内,他俩最年轻,还在职。其余的年龄都在60开外,都已告退休,又多半还在发挥余热。但每次排练集训,谁都不愿落下。即便是现职校长,叶志明每逢赴外地集训,总会带上电脑,排练后就回房埋头处理学校事务,直至深夜。
相处时间一久,每人在本职岗位的辉煌业绩便慢慢传开:叶志明是上海大学博导、材料力学专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一书作为教材已在全国400多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被使用,印数达30多万册;
刘西拉:1957年入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副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执委(国家代表)。一身兼交通、清华两校教授和博导,获“北京优秀教师”和“上海教学名师”称号,两次被交大学生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培养了88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多次获国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2006~2009年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聘为撰写《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报告》的首席科学家;
周亚平是南模中学高级教师,著名的南模中学乐队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并辅导至今;
钱关祥是肿瘤专家、二级教授、博导、享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前是交大医学院副校长,曾主持国家科技部高科技项目(863),获上海科技进步奖和中华医学进步科技奖;
马培骏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奔七”的老人,对付智能手机却像玩傻瓜机般地熟练。退休前专门从事IT技术领导工作,为上海信业计算机网络工程公司总裁,领导的公司在智能建筑及建筑节能方面名列全国前茅,曾为世博中心的智能弱电总承包公司;
许文祥退休前是市委研究室副巡视员、调研处处长、高级经济师,长期在市委机关工作,为市领导服务;
葛荣明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留学德国。197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喉癌大块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研究,填补空白,曾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7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著多部;
陈剑平从1983年起在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任教至今,曾任法律系系主任、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现任上海大学法学院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俞志龙是美国ITI公司总裁、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赴美深造后,在照明行业有多项发明专利,其专利产品能效性能领先全球,获美国“能源之星”颁发的全球第一张50000小时寿命LED射灯认证书,中科院上海查新中心也给予“世界领先”的最高结论;
任臻是建筑业岩土工程专家、高级工程师,外滩观光隧道工程副总指挥,目前正在苏州建造的高达450米的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建筑工程总工程师;
马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退休前为原华北煤炭医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
12位上海的业余提琴员,都是知识分子,又多在理工科领域,是各自领域卓尔不群的专家,一旦进入乐队,拿起手中的琴,就是一伙老兄弟,嘻嘻哈哈,好不快活。人生虽然已走进黄昏,但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出一息暮气。排练拉琴时个个认真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派认真听话的乖乖学生样。休息时顷刻间恢复常态,谈天说地,各显神通,聊不完的话题,散不了的兴致。有人说,人到老年,多半都在寻找往年的旧友,很难交上新朋友。但这些老人,相识仅半年多,就亲如密友,实在难得。若说因缘,当然是参加了“三高”交响乐团。而在他们内心,更看重的是自己年轻时的努力又被重新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