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布的曲目单来看,整场音乐会的19首曲目分别来自8位作曲家:其中施特劳斯家族占3位(老约翰、小约翰、约瑟夫),非施特劳斯家族作曲家占5位(苏佩、瓦格纳、赫尔梅斯伯格、兰纳和威尔第)。
“翻老面孔”和“炒冷饭”固然是敬重传统,但终究有其局限性,身处新时代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而新一代听众和媒体相对更开放、更宽容,大多数人乐于见到具有创新性的曲目单。可以预见的是,借生卒纪念对伟大音乐家进行纪念将成为今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一种“常态”,这次体现在瓦格纳和威尔第。
对于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的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乐团与指挥这次在选曲上也出人意料地用了8首生僻作品。加上赫尔梅斯伯格的一首玛祖卡波尔卡《私密》以及瓦格纳和威尔第各自的“献礼”作品,占整场演出曲目的一半以上。
上半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亲吻》十分动听,是他根据自己写的轻歌剧《快乐的战争》中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圆舞曲,流畅而欢悦、优雅而凝练,无疑是他被隐没的珍品之一。
最令人期待的一部首演曲目依然出自约瑟夫笔下——下半场第五首登场的《金星的轨迹圆舞曲》。约瑟夫中、晚期的圆舞曲创作似乎从未失手,这部编号为279号的作品同样如此。从第一印象而言,《金星的轨迹圆舞曲》或许既不华丽也不奔放,但气质却很独特:全曲贯穿着舒缓和温婉的迷人气息,节奏平和、旋律柔美、配器朴实;一种“娓娓道来”的节制感使之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曲目单
1.约瑟夫·施特劳斯:女高音歌手波尔卡
2.小约翰·施特劳斯:亲吻圆舞曲
3.约瑟夫·施特劳斯:剧院四对舞
4.小约翰·施特劳斯 来自山中圆舞曲
5.弗朗茨·冯·苏佩:轻骑兵序曲
6.约瑟夫·施特劳斯:天体乐声圆舞曲
7.约瑟夫·施特劳斯:纺织女工法兰西波尔卡
8.理查德·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
9.赫尔梅斯伯格:私下玛祖卡波尔卡
10.约瑟夫·施特劳斯:金星的轨迹圆舞曲
11.约瑟夫·施特劳斯:奔跑快速波尔卡
12.约瑟夫·兰纳:施蒂亚德的舞蹈
13.小约翰·施特劳斯:旋律四对舞
14.威尔第:唐·卡洛斯第三幕芭蕾音乐
15.小约翰·施特劳斯:柠檬开花的地方圆舞曲
16.老约翰·施特劳斯:威尼斯狂欢节
17.约瑟夫·施特劳斯 小嘴不停快速波尔卡
18.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19.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