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线开通
今天是13号线一期西段载客试运行的日子。新线开通前夜,吴松碰到不是第一次了,有经验;但开通前夜雨雪交加,却是他20年在地铁工作头一趟,没经验。没经验,但是有准备,也有责任心。“市民都很期待13号线上线试运行,正好碰到这种天气,今晚要睁大眼睛,不好‘喇叭腔’。”看着雪越下越大,回头招呼一声,“走咯”,吴松和工长陈佳君带着七八个兄弟走出休息间,上轨道扫雪巡查。“进‘洞’了(轨交地下运行通道)倒不怕了,地下轨道受影响较小,怕就怕基地里露天铁轨,热天热不得,冷天冷不得,一定要当心。”
铁轨浮雪
身着桔红色工作服,荧光条在夜色中闪闪发亮。“武器”有三样:硬扫帚,除浮雪;铁锹,铲薄冰;撬棒,对付坚冰。铁轨间的衰草上白雪已经很有规模,踩上去沙沙作响。轨道边碎石上也积满雪,结起了冰,记者跟随工人走在上面,不是通常“咯吱咯吱”碎石散开的声音,踩下去又硬又滑,不时会打趔趄。间距1.435米的两根黑色铁轨上也有1厘米厚的浮雪。在铁道旁蓝色信号灯的照射下,飞雪显得更加猛烈。
徒步清扫
上轨后,兄弟们就开始认真扫雪。今天开通的13号线在北翟路基地中可能要走的铁轨道岔共有42副,“每副都有可能走到,每副都要确保安全”。42副铁轨,长长短短,加起来总共有18.6公里。这18.6公里,就靠几个人一步步扫过去,一步步清过去。扫一次,大约费时1个小时。隔一个小时左右,还要再扫一次,一个晚上在风雪里要走数十公里路。正在工作时,最后一辆在外面“练腿”的13号线列车缓缓驶来,停入车库。这时雨雪水和汗水已经把吴松的头发贴紧在额头。
扫雪之外,每半小时还要上铁轨,用对讲机呼叫控制室操动道岔,仔细看道岔开合密贴是否合格。“哪怕一枚硬币厚的不密贴也不行”,陈佳君告诉记者。临近子夜,一遍扫完,陈佳君说:“兄弟们会到休息间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方便面是‘看家饭’。除了13号线,还要和其他后援人员照顾2号线50多副铁轨道岔。”本报记者 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