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征召天下文学贤良,当即有齐人写了3000个木简的奏章上书,刘彻前后花两个月,才把木简读完,将此人留在宫内,此人即后人誉为“智圣”的东方朔。
东方朔,字曼倩,自幼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13岁读书,15岁学击剑,16岁读《诗》《书》,19岁学习孙子兵法与战阵摆布。此时东方朔自以为文武俱佳,很想做一番事业。
但他入宫后,一直未见刘彻召见,便心生一计,故意对给皇帝喂马的侏儒说:“陛下说你们既不能种田,又不会打仗,正打算杀掉你们呢!”侏儒吓得赶紧向汉武帝叩头求饶,刘彻召东方朔责问,东方朔笑曰:“我是迫不得已才这么骗他们,因陛下把我召入宫内又不用我,还不如把我放了,免得白白浪费朝廷粮食。”汉武帝见东方朔言辞诙谐风趣,便擢为侍郎。
汉武帝是个既有雄才大略又好大功喜的君主,常出谜语,让侍从猜测,众人不知所云,而博学多才的东方朔每猜必中,颇得刘彻欢心。汉武帝喜打猎,欲划出百里良田扩建上林苑,众臣附和,唯东方朔据理反对:“此乃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还以秦造阿房宫而亡天下告诫刘彻。
汉武帝闻言很不高兴,但东方朔说得有理,也没怪罪于他。汉武帝姑妈馆陶公主(即窦太主),其夫亡,在宫中守寡多年,在她50多岁时,结识了一个年仅13岁,长得眉清目秀的董偃。窦太后见董偃貌好又嘴甜,便把他留在宫内,教他读书射箭。转眼间,董偃已18岁了,仪表堂堂而英俊倜傥,窦太主便与他同进同出,形同夫妻,这事闹得京城中的百姓议论纷纷。
汉武帝闻讯后,便去窦太主家作客,对姑妈说:“朕想见见你家的主人翁。”窦太主也不难为情,引董偃见汉武帝,董偃很恭敬。汉武帝一下子也喜欢上了董偃,赏赐他许多物品。并召董偃入宫,与其一起斗鸡走狗,游猎踢球。
一次,汉武帝欲在内宫招待窦太主与董偃,东方朔上前阻拦,说董偃以人臣之名私侍公主,该杀;败坏男女风气、搞乱婚姻礼制,该杀;以糜丽奢侈来极耳目之欲,此为社会之大害,也该杀。汉武帝听了默不作声,半晌后说:“我已摆好酒宴,下次改吧!”东方朔正言奏道:“不可!”并数举历代君主淫乱误国之例,汉武帝只得改了地点。董偃因东方朔直言而失势,30岁卒,后与窦太主同葬于霸陵。
东方朔一生正直而善于直谏,他也素知汉武帝反复无常又刚愎自用,因此东方朔每次进言时,或用诙谐之词,或用戏谑之态,他用他的聪明机智哄得汉武帝发怒不得,此为其聪明之道。
在汉武帝的专制与淫威下,很多有才学的人为避祸归隐深山,但东方朔却曰:“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汉武帝很喜欢大臣对其歌功颂德,便问东方朔:“先生以为朕是怎样一位君主?”东方朔口若悬河:“圣上功德,已盖三皇五帝,周公旦、邵公做您的丞相,孔子当御史大夫,姜子牙在您手下当将军……”东方朔一口气把历代贤王名臣皆说成是汉武帝的大臣,由于说得那么认真,那么诙谐,让刘彻也不好意思板面孔发脾气。因此汉武帝对东方朔是又恨又爱,心中把东方朔视为“俳优”,对其治国良策从不采纳。东方朔为此感叹:“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如此定位,可见东方朔的智慧过人,司马迁则称他“滑稽之雄”。
东方朔不仅是西汉名臣,还是西汉著名辞赋家,《答客难》《非有先生传》《封泰山》《责和氏璧》《试子诗》等作品,由后人汇入《东方太中集》。
以机智而避祸难,得其善终者,东方朔为西汉名臣中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