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记得上小学时,退伍军人校长在校门口晒一张野猫皮的场景。彼猫非现在小区里到处乱窜的流浪猫,而是一种学名应为豹猫的野生动物。今日上海恐怕已经绝迹了。
30年前的上海南郊,在一个儿童的眼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野生动物乐园。品类之盛,并不输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少年闰土之所见所闻。
哺乳类动物,豹猫在那时也是较罕见的。更稀奇的动物,是听祖辈讲起过的水獭,到今天已是一个传说。多见一些的是野兔。少年时坐在船头钓鱼,一只灰兔游过河,上岸后回头与我四目对视,真可谓岁月静好。
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是极多的。蛙至少有四五种。现时饭店里的牛蛙,是外国的品种。其实上海本土就有相似的蛙类,土名“江北田鸡”,比青蛙大,比牛蛙小,褐黄色,叫声低沉雄劲。以我所见,它已销声匿迹十几年了。
最鲜美、最丰富的是各种鱼虾。可叹的是,现时野生鱼虾在鱼米之乡竟成稀罕之物,每每喊价一两百元一斤。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去捞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的鱼。早年即便是被认为松江特产、野外几乎灭绝的松江四鳃鲈,在本地也只是极平常的鱼,唤作“蒿虎”,近些年倒真的是绝迹了。前些天亲戚送了一条细细的野生河鳗来,睹之如见一个失踪多年的老乡亲。
唯一复盛的可能是鸟类。藉外环绿地之荫,近年听说野鸡已时常见了。但布谷鸟的叫声已不复听闻,几十只集群而动、在芦苇间叽叽喳喳跳来跳去的“黄瞪鸟”,也好像永远地安静了。
那时的乡间还有很多稀罕的物种,包括植物,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想说的是,近几十年随着沪郊农村环境的改变和利益驱逐下的贪婪捕猎,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已经遭到破坏。
时下再造美丽中国已是响彻神州的口号,各方也已付诸行动。但如果仅仅种一些林带,做一些景观河道,美丽或许可期,但大自然特有的生趣和野趣仍付阙如。近年在崇明和滨江森林公园有野放扬子鳄、獐的实验,笔者很希望还能做一些沪郊原生稀有物种的复壮行动。虽是费时费力的细节,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恢复一个城市的野性和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