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到路口减速慢行,以20—30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可尽量避免追尾和抢黄灯
●提前留意信号灯,绿灯时观察亮灯时间长短,若车流量不大而绿灯亮时较长,做好减速准备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交规,对闯红灯、开车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等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得到人们的赞许和拥护。不过,关于抢黄灯扣6分的规定则引发了争论。
疑问1 黄灯的功能变了吗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说,黄灯原本是对司机以警示、对交通以缓冲。之所以做出如今的规定,是因为近年来在黄灯时区内发生了不少交通事故。而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意识,甚至使原本是警示灯的黄灯变成了“加速预告灯”。抢黄灯也许节省了几秒,但可能会发生车毁人亡的惨痛事故。必须提醒广大驾驶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路口时保持安全间距,不闯红灯,不抢黄灯。
“‘新交规’实施前,黄灯是个提醒的标志,在这个‘缓冲地带’基本不处罚,除非在明知道黄灯亮起还加速冲过去并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介绍,在这种情形下,多数司机甚至一些交管部门都不把抢黄灯视为违规行为。同时,抢黄灯行为也使行人、非机动车过马路的时间客观上被缩短,侵害了这部分人群的通行权益。
疑问2 处罚抢黄灯易致追尾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机动车行至交叉路口或人行横道前,就应履行减速缓行、停车让行的义务。有人反映“刹不住车导致追尾”的情况,很多都是没有履行上述义务的违规行为。
该负责人表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据此,并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在路口时速度应不超过每小时30公里。如果是在这个速度范围内的话,只要驾驶人注意力集中、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经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谨慎驾驶,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疑问3 倒计时灯能否推广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是否设置或改建倒计时信号灯,各地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机动车数量、交通流量等情况决定。公安交管部门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
据了解,目前,倒计时车行信号灯主要是在采用固定放行时间的路口使用,因为这些地区交通流量相对少,通过率也固定。而智能红绿灯更多的是在交通流量相对多、通过率不太固定的路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胡锦光认为实行倒计时红绿灯,其利要远远大于弊。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规则指引的确定性,并由确定性带来的安定性和明确性。
疑问4 为何各地处罚不一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法实施条例在全国具有普适性,各地也应该按照同一标准贯彻实施,因此,各地关于抢黄灯的处罚也应该是一致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大家之所以关注到执法技术问题,还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胡锦光说,目前对抢黄灯进行取证在技术上应当不存在难点,完全可参照闯红灯的取证方式。之所以各地执法不统一,一是公安部第123号令对抢黄灯与闯红灯的处罚完全相同,让司机在认识上难以接受;二是在技术上还没将闯红灯的取证方式运用于抢黄灯,难以识别越线与未越线两种情况。
“目前存在执法上的困境。”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说,交通执法部门很难对抢黄灯进行取证,除非改造城市所有路口的摄像头或报警装置,并安排大量警力在路口值班和在监视屏幕前查看。所以,交管部门只能对抢黄灯突击检查。但它会带来选择性执法的不公,造成法律法规权威性下降等问题。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