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电台792“今天吃什么”节目邀请我参加一个叫做“抢占鲜鸡”的听众线下活动,去方太顶级厨房现场做一个上海菜,与新近风头甚健的喻小二同学比拼一下。我这人就爱凑热闹,当做玩答应了下来。
没有想到小二的粉丝那么爱挺偶像,电台主持人臻臻在微博上才一发布消息,众粉丝齐声嚷嚷,我们小二赢定了!这可激起身为上海女人的我不服输的斗志。我瞄了眼小二的菜单,说是做个椒麻鸡,心想,新上海人果然见上海菜绕道走了吧。哼哼,咱可当仁不让,亮盘老上海传统“鸡骨酱”给大伙儿瞧瞧!
可是话音刚落,我脑子有点短路。鸡骨酱是一个怀旧菜,属于老上海大众菜肴,用带骨的鸡肉炒,浓油赤酱下饭得很。穷人甚至可以用剔除肉的鸡壳子斩碎做鸡骨酱,弄堂口梧桐树下,摆一只方凳,老酒咪咪山胡嘎嘎骨头嗍嗍,多少小乐惠。鸡骨酱也是我父亲当年爱吃的菜,可是已有很多年没吃过了,是怎么做的呢?我当即和孩子她爸琢磨,无非嫩鸡切块,放点豆瓣酱甜面酱炒起来就是吧。她爸比我爱面子,老婆比赛输仿佛会影响他的形象,忙跑出去买了童子鸡、彩色辣椒、蘑菇回来让我练习。没有想到,上桌的鸡骨酱是八宝辣酱的感觉,由于蘑菇会出水,甜椒煮后发生了酸味,她爸尝后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我也慌了,赶紧端正态度求教万能的微博吧。甫一发出求救信号,老友、著名美食家沈嘉禄便不吝指教,三言两语烹调要点都有了。另一位朋友,爱索引的大学汤教授居然搬出藏书,扫描了1960年版《中国名菜谱(上海卷)》上传到豆瓣相册。我一看,上世纪50年代“德兴馆”的鸡骨酱,那绝对是正宗老派烧法,只有鸡块,没有配料,用酱油不用甜面酱的,最吓人的是下猪油,那是一勺一勺又一勺,完全不符合当代人的饮食习惯。拜谢两位老师后我心里有谱了,说,看来这次我要做的是改良版,现代版鸡骨酱。后来,经过三四次试验,吃鸡吃到怕,才基本掌握“孔娘子”版上海鸡骨酱烹调方法。
“东风吹,战鼓擂,现场做鸡谁怕谁!”比赛当天,我和喻小二被各自粉丝包围,小二改做花菇蒸滑鸡,我做上海鸡骨酱。结果一个得了“金牌美食达人”,一个得“最佳美食达人”,玩得很开心。众目睽睽之下,我连做了四盘鸡骨酱,烹调步骤是这样的:
选活杀童子鸡,连骨头斩小块,用少许盐和料酒腌制15分钟。茭白切丁,水开后放盐,下茭白丁一滚捞起。鸡块滤去汁水,用干淀粉拌和,锅内油略多,下鸡块,用中火滑开,不断翻炒,到肉熟捞起。油锅剩少许油,爆香大蒜末、姜末、葱白,下料酒、老抽酱油、六月鲜辣酱、白糖,放少许水,改微火,将黏稠的酱汁拌匀。最后倒入炸好的鸡块与烫熟的茭白丁,翻炒均匀,酱色全部包裹住鸡块。起锅装盘。
改良版的上海鸡骨酱色面较浓重,酱香,微辣,稍甜。鸡块外壳有点脆感,肉质很嫩,茭白含鲜,用来下饭、下酒、拌面均十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