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一个大好的晴天,到江苏射阳的黄海滩涂去看丹顶鹤,顺便去到一个海边小镇闲逛。镇上的小店不是卖鲜鱼和鱼干的,就是卖捕鱼的器具的。走到一户卖鱼的人家,看见他家门前摊开大片的席子,上面晒着一条条一尺来长的海里白鱼。
在城里,从前都到南货店去买鱼干,后来到菜场或超市。问超市工作人员,鱼干是怎样制成的,有的回答是机器烘干的,也许觉得用太阳晒比较费时间费力气吧。可是小镇的鱼干都是太阳晒的。主人说,这鱼是到不远处的海港码头去买来,洗净后一剖两半,摊开来晒。很奇怪,晒鱼的场地应该比较腥,这里却不是,有一种鱼肉的香。拿起鱼干来看,鱼肉洁白,放鼻子上闻,真的很香,鲜香中夹杂着太阳光的香。主人说,要晒几十个太阳,才会成“干”,贮藏经久不坏。又说,因为是自己晒,能掌握时间,也不会怕鱼搁坏而把鱼腌得死咸死咸,有咸鱼臭,我们只抹一点点淡盐,基本上就是鲜鱼,你瞧,鱼身上连盐霜都没有的。自己吃,还供给周围农家,送一点给城里的饭店。再问主人这是啥鱼,他说是“推浪鱼”和“海鳗”。一尺来长的“推浪”鱼干是二十多块钱一斤。我们买了几斤,包里竟一直有鱼干香。
其实不少食材是由太阳晒制的。我在江苏常熟的外婆常常晒“菜花头”。就是油菜花还未开花时,把五六寸长的菜花薹摘下,洗浄后放在开水里焯一下,就摊放在太阳下晒,这空气中就飘起一股菜香。晒了“十几个”太阳,“菜花头”干后就贮藏在瓮里。吃时用冷水泡一泡,烧红烧肉时放一些在里面。小时候少有肉吃,外婆就“清蒸菜花头”,泡过的“菜花头”切细一点,放点菜油和盐,清蒸,味道极本真鲜美。常熟毛豆干,也是太阳晒制的小吃一绝。秋天时,毛豆上市太多,买来带荚的鲜毛豆,洗净用盐腌制一夜,第二天,把毛豆荚煮熟,然后放太阳下晒。晒得毛豆荚成为温暖的驼色,手捏着发出脆响,就可以放在瓮里,过年时做零食小吃。从脆响的荚中剥出豆粒,那豆粒金黄有些皱褟,吃着有嚼劲,鲜美回味无穷。在剥豆荚时自然就想起秋天的田野,想起毛豆秆,想起泥土和劳作的人们,更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