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二○一二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小谟小记
~~~——二○一二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小谟小记
~~~——二○一二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小谟小记
     
2013年01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服气的“预警机之父”
——二○一二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小谟小记
董纯蕾
▲ 王小谟院士拉得一手好胡琴 陆欣 摄
  “没有王小谟,就没有国产预警机。”这话说得并不夸张。他的人生常常充满“一定要争这口气”的英雄气概,读书、玩票、研制雷达和预警机,皆是如此。

  父母“包办”干国防

  在大杂院里听着票友们“咿咿呀呀”长大的王小谟,会唱京剧,还拉得一手好胡琴。中学时,北方昆曲院要选拔一批新秀便选上了他,但是家里不同意。最终,王小谟遵从父母的心愿,考入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那时候年纪小,没有非要做哪一行不可。无线电我也很喜欢,初中就开始装矿石收音机。”

  大学时代的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现在的话来形容,是潮人一个。不仅是校京剧团团长,而且是学校摩托队的成员。

  雷达“出口转内销”

  1961年,王小谟进入国防部第十研究院从事科研。

  雷达,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国家电子工业的标志。上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都在研制三坐标雷达,即比原有两坐标雷达多了一个高度坐标,对目标的探测将更精准。前苏联专家撤走前,留下了一个三坐标雷达(583)的设计方案,王小谟就在这当口加盟这一雷达的研制工作。不料,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随即而至,583的设计方案无法投产。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王小谟团队还是于1970年研制出一台样机,但没机会看一眼自己设计研制的样机,他和十几个同事被派往贵州从事三线建设。

  王小谟一行人到了贵州成立了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由于583雷达的夭折,国家要求该所重新从事研制三坐标雷达的工作。年轻人立志要比原单位做得更好。于是,王小谟团队设计的383雷达比583雷达更复杂,测量精度更高,抗干扰性能更好,也更难做。经过13年自力更生的努力,383三坐标雷达问世,我国由此实现了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1985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5月,德国人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低空飞行数千公里,突破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苏联地面雷达防空网,成功着陆红场,震惊世界。低空是我国地面雷达防空网的薄弱环节,时任38所所长的王小谟跃跃欲试,不料,国家没有把低空雷达的研制任务交给38所。王小谟不放弃:“我们针对国外出口行不行?”他带领38所真的实现了“出口转内销”,他们研制的低空雷达为中国争了一口气——“我们就是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该项目让王小谟团队再次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设计首架预警机

  上世纪40年代,美国海军总结太平洋海空战的经验教训,为及时发现利用舰载雷达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试验将警戒雷达装到飞机上,改装成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如今,预警机已成为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研制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让世人看到了国家装备预警机的紧迫性,王小谟主动请缨,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提出自主研制预警机。“从国外买当然省时省力,但受制于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预警机!”国家决定通过和国外合作进行预警机研制,王小谟担任圆环预警机工程中方总设计师,提出大胆的新型设计方案,国际上尚无成功先例。同时,他坚决主张并部署安排国内同步研制,并做出样机。

  当外方单方面中止合同时,他又积极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力荐自力更生开展我国预警机装备研制。最终,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100余项关键技术。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引领机群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的领航机型正是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人们看到了他在看台上喜悦的眼泪。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预警机研制的关键时期,王小谟曾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曾被诊断出淋巴癌,然而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出现在试验现场。2010年,国产预警机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本报记者  董纯蕾  综合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春运直通车特别报道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0版:新民环球/商界•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家装之窗
   第B14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力学大师的爆炸传奇
不服气的“预警机之父”
“获奖表明我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新民晚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A08不服气的“预警机之父” 2013-01-18 2 2013年0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