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来沪人员近千万的上海,去年在社科院发布的市民安全感城市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上海的安全感来自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上海警方对黑恶势力一以贯之的“零容忍”态度,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昨天从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了解到:上海去年共打掉恶势力团伙90个,摧毁有涉恶倾向的犯罪团伙1100多个。多年没有黑社会性质团伙出现的上海,警方依然保持着一年更胜一年的打击力度,鲜明地表达了上海对待黑恶势力的态度: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擒贼擒王,除恶务尽。
昨天,记者采访市公安局“打黑办”相关负责人,了解上海打击黑恶势力的努力与探索。
1 从“打黑办”到“打杂办” 去年9月9日晚上,西班牙人佩德罗·马丁在马当路遇到一名陌生女子搭讪,随后被诱骗到闸北区宝山路上一家酒吧娱乐消费,结账时,账单竟高达39960元。马丁拒绝付账,不想一下子围上来4个男子威胁道:“不结账就出不了这个门。”经不住一再威胁,马丁交出了自己的银行卡。酒吧老板在POS机上将卡内的14980元现金刷光,才放人离开。
逃过一劫的马丁连忙向警方求助。警方接报后迅速展开侦破,很快将以酒吧老板杨某为首、朱某为看场、桑某等人为打手、夏某等为诱饵的“吊模斩客”团伙摧毁。
刑侦总队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负责人申铮(化名)告诉记者,近年来,恶势力在上海市中心的活动已经很少,偶尔出现,也主要表现为“吊模斩客”等形式。除此之外,去年,有一个词也让市民耳熟能详:“敲墙党”。申铮认为,这种试图结伙垄断业内资源、以轻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威胁同业退出竞争的犯罪团伙,也已经有了恶势力的苗头。“早在媒体报道之前,我们已打掉了一批这样的团伙。此后又联合各部门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连续打掉9个类似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7人。”
“在人们眼中,打黑除恶可能轰轰烈烈,惊心动魄。但实际上,由于上海多年来的严厉打击,真正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在上海很难形成,我们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市公安局“打黑办”探员张毅告诉记者,上海的打黑除恶在2006年达到高潮,2009年以后,工作重心已从“打黑”转移到“除恶”,近几年更是转移到民生领域的案件上来。“比如市场、物流、客运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在不规范经营、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下,容易孳生黑恶势力。一旦出现‘变黑’迹象,我们就予以打击。虽然我们有时也自嘲,从‘打黑办’变成了‘打杂办’。但大家都清楚,这些民生领域的案件,与百姓的安全感息息相关,绝不能轻易放过。”
2 及时发现 追究责任 “上海去年打掉1100多个有涉黑倾向的团伙,数字看起来不少,但多数是苗头,一露头就被掐掉。”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打黑除恶的发现机制。据介绍,上海从2010年就探索建立了打黑除恶的五大工作机制,其中恶势力苗头的分析研判和案件发生后的责任追究,一头一尾,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
“看得见,才能控得住,打得掉。”上海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每天接报的110报警作为打黑除恶的晴雨表,尤其是把其中涉及侵犯人身权利、敲诈勒索等案、事件单列出来,进行专门的分析,从而判断该地区是否有黑恶势力存在的可能性。
去年4月底警方在宝山打掉的一个强收保护费的团伙,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警方的视野。去年4月18日,警方接到市民黄某报案,说他在3月25日凌晨被人无故殴打。黄某是当地一家火锅店领班,当天有十多名男子在店里吃火锅,消费1000余元,但却故意挑刺,只肯付100元。遭到黄某拒绝后,不仅在店内打砸,还将黄某拖到店外殴打。
看似一起单一的消费纠纷,但警方经过信息整合和分析研判,发现其中两名涉案人员与当地几起打架斗殴案件都有关系。随着进一步跟进侦查,警方一举捣毁了一个在月浦地区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的恶势力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破获刑案3起。
除了发现,还要追究。黑恶势力的“生长”需要依附一个地区,这就要求派出所长必须“守土有责”,在“小苗子”变成大问题前及时发现。上海在全国最早采取了黑恶势力的责任倒查机制:辖区的黑恶势力团伙存在半年以上被其他辖区警方打掉,该地的派出所长就地免职。
3 关注“地下出警队” 在警方的严厉打击下,上海的“打黑除恶”斗争也出现新“动向”。“更加松散,更加隐蔽,更加去暴力化。”
去年5月,黄浦区发生一起较为严重的打架斗殴事件——几辆大巴“运人”到人民广场,徒步走到南京东路六合路,与在路上发小广告的人打作一团。“南京路、外滩是上海的‘脸面’,发生上百人规模的打架事件,让人感到吃惊。”警方迅速组成专案组进行侦破,成功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在内的涉案人员59名。
“事后我们了解到,其实是两伙发小广告的人员争夺‘地盘’。有了矛盾,就叫了老乡来撑场面。实际上并不存在严密的组织。”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其实也是当前在打黑除恶中碰到的问题。因为上海打得严,所以很少有组织严密、明刀明枪挑战警方底线的犯罪团伙,打架也多为赤手空拳,更多时候是通过言语威胁等轻暴力、软暴力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体现在讨债上,从以前的暴力讨债,改为贴大字报、断水断电等形式,手里有时还拿着法院的判决书,这也给警方打击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近有一个提法,叫作‘地下出警队’,就是恶势力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形式。”在很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案件中,许多参与者其实并无关联,只是被临时喊来摆场子的,并不存在严密的组织,这些人平时大多无业,活跃于黑网吧、低档娱乐场所等地,互相之间多以地域为联结,靠替人了难、撑场面为生。公安部已经将这种所谓的“地下出警队”作为打击重点。
该负责人说:“上海虽然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地下出警队’,但我们也高度关注,一旦出现‘苗头’,立即部署打击行动。同时,通过公安检察联席会议,对于此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嫌疑人依法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