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期间,笔者再次探访吴斌的家,看看这家子如何过一个没有吴斌的春节。
开始自食其力
吴斌的女儿悦悦17岁了。去年9月,开始实习,早出晚归,和别人一样偶尔加班。她读的职高,专业是商贸英语,实习的时候,这个安静的女孩就直接来到了姑姑的公司里。
吴斌的姐姐冰心开了一家十来人的科技公司,悦悦的实习岗位是从事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翻译。
这样的实习安排,吴冰心有自己的考虑:吴斌不在了,吴悦需要学会的最重要的就是“自食其力”;吴冰心不想让别人带着对待英雄女儿的心态来照顾吴悦,以后的路,吴悦总要学会自己走。
有关成长有关人生的道理,不知道悦悦能够理解到哪一层,但是从她对工作踏实的心态来看,这个17岁的女孩,已经迅速长大了。
“上手难吗,能适应下来吗?”
“我想,只要我自己努力肯定能做下来。”
吴悦天天准时到单位打卡。上班堵车,估摸着要迟到了,她会主动先跟公司说明,有一回,她迟到了半小时,急死了,没有因为这是姑姑的公司而无所谓。
而这一切的背景,是吴家拒绝了所有社会捐助,数目之大令人吃惊。吴冰心曾经也问过悦悦,悦悦说:“姑姑这样做很对。这是爸爸用生命换来的钱,我不能要,这是对爸爸的尊重,也是对我的尊重。”
女儿性格也像爸爸
对话中,悦悦体现出一种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坚定。这种坚定似乎来自于单纯,她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我用心去学,我想慢慢地就能做出来。”
她没有毕业前找工作的迷茫,甚至没有想过找几家公司比较一番,是不是有更适合自己的,而是认准了,就是自己去适应工作。
奶奶说,这一点她像她爸。当年吴斌学开车,家里曾经反对,一贯温和的他却态度坚决。之后踏踏实实开车数十年,姐姐也曾问过他,有没有别的想法,难道一辈子开车?吴斌说,开车也是个技术活,现在越来越得心应手,我觉得挺好。
当年考职高选专业,吴悦没有特别的喜好,老师建议她读商贸英语。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为了让自己的读音更纯正,“只要一有空就听,就读”。哪怕是消遣,也是追原版的美剧,最近在追的是《摩登家庭》。
像爸爸的还有“温暖”的性格。吴妈妈说,吴斌话不多,但是脾气好,对家里人总是亲亲热热。悦悦也是,内向,但是常常给人感动和温暖。比如,悦悦刚进公司实习时恰逢中秋,公司给每人发了200元中秋小福利。悦悦把这200元,分成四个50元,分别交给了爷爷妈妈和外公外婆,说“这是我第一笔收入,以后会有更多的”。
还比如,有一回,冰心难得回家吃饭,面对一桌子菜,吴悦说:“姑姑,今天是我第一次做菜,这一桌都是我做的,奶奶在旁边指点。”这一桌啊,有番茄炒蛋,有蔬菜色拉,还有红烧肉烧鸡蛋。吴冰心愣住了,有点意外,也有点感动。看着眼前的悦悦,她想起了往年每次自己生日,弟弟那张憨憨的笑脸,“姐姐,这一桌是祝你生日快乐”,带着点羞涩,透着无比诚恳。
“我会让爸爸放心”
刚刚出事那会儿,在纷繁的事务面前,吴悦表现坚强,她没有过多恸哭,她会试着理解和感谢大家的关心。
她的语言很直白很柔和,有时候也会流露“我真的不需要有个伟大的爸爸,我只要平凡快乐的老爸,一直在,在我身边”。
现在,“一切毕竟已经发生了,生活还要继续”,吴悦不再打羽毛球。以前,都是爸爸带着她打球,“现在很久没打了,拍子也找不到了”。
“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在想爸爸”,“想起他回家,进门,在饮水机那里倒水喝”,吴悦说不知道为什么,回忆里都是最最家常的小细节。“不过,我今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我会学会独立和坚强,让爸爸放心”。
吴斌的妻子汪丽珍过了年就要到长运公司去上班了,做普通文员。工作,兴许对她来说也更好一些。
吴斌的爸妈身体都还不错。吴妈妈说,就是感觉太空了。以前,吴斌常常6点半就要出门,她6点不到就要起床给做早饭,有时候还炒个青菜煎个荷包蛋,给他带去当中饭菜。现在不用那么早起床做饭,心里反而空落落。
凌晨,有时候吴妈妈也会醒过来,大约两三点的样子,吴斌晚班回家常常是这个点,“有时候,我听到门这里有点动静,就一下子‘哦,吴斌回来的哦’,等稍微清醒一点,这儿子,哪里还回得来哦”。
悦悦说,奶奶别伤心,我已经开始赚钱了(实习工资),新年里我请全家人吃一顿,祝你们健康、快乐。 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