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陌生面孔
家住16楼的王先生前不久在楼道里发现一件蹊跷事。很多陌生人总在固定时间到同一户人家去,接连跟踪了好几天,发现每天都是不同的面孔,他觉得奇怪,就向居委会反映了这个情况。不久,居委会派人上门排查,结果令人惊讶,“小小的一户人家,被大房东借给二房东,又被转租给很多人,里面挤了好几张床!”为了掩人耳目,自作聪明的二房东每晚11时左右才过来收房租,有的人只住一晚上,收取300元租金,这些场景都没逃过王先生的“火眼金睛”。居委会排查后立马通知警方前来处理。
群租的泛滥,迫使小区业委会萌生组建“自管小组”的念头。这个提议不仅得到了党总支、居委会和业委会的多方支持,许多居民更是“一拍即合”加入到队伍中。目前,小组共有12名成员,大都是楼里的老年居民,在这些比探头还体察细微的眼睛里,“群租”现象几乎无所遁形。
“自管小组”究竟由谁领导?如何分配任务?业委会主任老冯说:“我们是松散管理的模式,谁发现了群租苗子都会及时跟我和居委反映。”
发现可疑女子
去年年底,住在11楼的李文斌看到几个陌生人在邻居家门口徘徊,好像是在等人,而且都是男性,一连几天也没散去。老李立即向居委会报告。居委会人员上门核实,发现这户人家只住着2名20岁左右的青年女子,出租房屋的登记信息里却是个男租客,2名女子提供的身份证也是假的。
居委会马上联系了警方,经过调查,原来两名女子都是那个男租客雇来的,专门在网上发布“拉客”信息,这里便是她们的“招嫖”场所!“这样的情况要不是居民的观察和通报,我们是很难及时发现的。”居委会书记黄胜西说。
通讯员 王奇伟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