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说,1月24日他去淮海路的苹果香港广场店买了一台iPhone5手机。在店里开机激活后,他查看了机器外观,一切正常。由于该机使用的是NANO-SIM卡,与他的旧SIM卡不相容,当场没法验证通话功能。出店后,他去营业厅买了专用SIM卡,一打电话,发现听筒无法听清对话,屏幕上也不时出现白线。他赶紧再回专卖店,店员打开后盖发现内部少了一个零件。“他们说,我离开过店里,手机后盖一定被非授权拆解过了,所以不能保修,让我自行处理。”胡先生表示,手机刚出店两小时,装SIM卡时没有离开过他的视线范围,而且拆解后盖需要特殊工具,根本不可能被私拆。
记者随后致电苹果官方服务热线,接线员表示只解决软件问题,售后保修由专卖店负责。记者又联系香港广场店和国金店,两店客服均斩钉截铁地表示,国家三包法规定,手机被非授权拆解过后,便不予保修了,香港广场店客服更称“别说少零件,哪怕后盖的螺丝松动或被拧过,也都拒保了”。店方称,苹果产品出厂前经过多道质检程序,一般不可能缺少零件,而顾客离开过店里,无法证明没有私拆。对于须购特制SIM卡、无法当场通话试验的困惑,客服称“很多顾客来买iPhone5时都会提前买好特制SIM卡,当场试验通话功能”。在胡先生的坚持下,手机被送往苹果特约维修站验证,等待公司的最终说法。
发稿前记者了解到,苹果公司最终同意为胡先生换一台手机。“虽然换来的手机外壳有些瑕疵,但至少能用了。”胡先生无奈地说。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