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总部派了个姓贾的来当总经理。职工们冷眼相观,看他怎么烧“第一把火”。
上任后第二天,贾总叫我把历年来欠款清单打出来。他说,国有资产怎么能无端被流失?盘活存量,把讨债作为开启全盘工作的第一抓手。
看了长长的欠款清单,贾总在上面重重地打了三个钩。我不解其意,贾总耐心解释:“陈年烂债、个体户欠的都是呆账,去讨也是白费力气。这三家都是近年才发生的,金额较大。先看第一家,它是我老家的企业。以前之所以要不回,关键是没人!我的几个同学和朋友都担任要职,是硬关系。不说全还,我分头打个招呼,要回一半是有把握的。还有这家食品加工企业,较正规。现在当地大力提倡改善投资环境,诚信立市,况且该企业已经‘起死回生’,我们通过正常程序找政府解决就好。最后这家在本地,可能会耍无赖,我将用特殊办法来解决。”
这样细说,我觉得贾总的工作思路很独特。时机把握得好,年前要债也是业内的“潜规则”。如行之有效,既可以缓解新年流动资产之急需,也起码让这个“年”能给职工交代过去,指不定能发点年终奖或福利啥的呢!
具体如何实施呢?贾总把握十足:“对第一家我事先铺了路,打通了人脉。公司出资,给相关县上领导备份厚礼。由交际能力强又最能喝酒的赵副总带队,不会无功而返。第二家由纪委的老马牵头,配上常年聘请的罗律师,把各种证据强制执行书等都带足。注意改善软环境的地方法制观念要强些,收款把握也大。至于这本地的农场,由性情柔和的工会主席马大姐率领,其成员由一帮老嫂子组成。告诉她们,即日起就准备去磨,磨到开年都有可能。穿暖和些,可以带上毛线活或消遣的杂志,天天蹲在那‘上班’。没钱还,拿实物抵也可以!最坏的打算,要欠款人写一纸还款计划书也是收获。”
至此,我完全明白贾总的意图了,他这是区分情形,各个击破呀!有魄力、有计谋。另外,为调动参与人员积极性,无论结果如何,交通费住宿费交际费实报实销,每人每天发八十元的补助。要回欠款,当事人一律按百分之十的比例提取奖励金。
时隔半月,分头捷报频频。第一家打来了二十三万,该小组信心大增,表示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第二家也来喜讯,全额结清,一半现金,一半用火腿肠和肉罐头等抵,正好当职工“福利”;本地的这家,厂长对几个老嫂子“贴身”式的柔性讨债法终于扛不住,写了张余额的欠条,其他的用农场生产的鲜鱼、生猪、蛋品等“偿还”。不日,马大姐和其“娘子军团”将顶着寒风押送货物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