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一把雨伞
2006年7月2日下午,驾驶员王文章驾车行驶至桂林路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这时,车上上来一位看似木愣的男孩,因被暴雨袭击,男孩浑身哆嗦。到了终点站,男孩还没有下车,一直蜷缩在车厢的角落里。老王把车停稳后,走上前去耐心询问情况。
原来,男孩名叫王忠勇,是智障孩子,就读于江安路智障学校。每天上下学,他都要搭乘131路。因智力水平较低,经常要靠胸前的“信息牌”才能顺利找到家和学校。得知缘由后,老王十分心疼,他拿出自己的雨伞:“叔叔送你回去,以后下雨天要记得带伞……”说着,他一把搀起小王,往小王家梅陇五村的方向走去。外面,大雨倾盆;伞下,两人依偎。就是那一把伞,那一个下雨的傍晚,让王忠勇彻底记住了131路上这位热心的驾驶员叔叔。
老王小王结下情谊
从那以后,王文章每次出车,只要到了时间,他都会特别关注这个熟悉又特殊的乘客。看他准时上车,老王就放心;要是没出现,老王总是不停地往反光镜里张望;若他一连几天没乘车,老王更是记挂得不得了。
后来,因路牌发生变动,老王每天上班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反复关照下午班次的驾驶员,注意在车站上接小王,到站了叫他下去并再往东走。因为131路女驾驶员多,时间久了,一些女驾驶员在老王的感召下,担当起了“大妈妈”的角色,小王成了车队的“儿子”。
清洗车辆算我一份
王忠勇尽管智力低下,但也懂得感恩。每到休息日,他总是在家门口乘坐131路到终点站,看望各位驾驶员。见到驾驶员在清洁车厢,他还会主动拿起扫帚和拖把,帮忙一起干活。大伙总是心疼地阻止他,但小王却趁大家不注意,拿着抹布悄悄擦车身和玻璃。“洗车……干净……大家……高兴!”虽然大家不能完全理解他断断续续的话语,但从他认真又略带着固执的眼神中,能够看到那颗纯真的心。
今年,20岁的小王从学校毕业了,带着131路全体职工的关怀和家庭的期望,小王正式走向了社会。小王现在已不常乘坐131路了,而老王却依然每天会关照当班的驾驶员,如果看到小王乘车,千万记得要提醒他,“梅陇五村下车后向东走……”而小王,有时也会特地等待老王的车,沿着线路兜上那么一圈。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贺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