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旬,美国证监会的一份声明让大洋彼岸的中国投资者没能过上好年。证监会宣布,美籍印度裔青年安晟·R.赛希发起的EB-5投资移民项目“芝加哥会议中心”是一场骗局。
移民项目暗藏疑点
打着建设“世界第一个零碳排放白金LEED环保认证酒店会议中心”的旗号,安晟创建了芝加哥会议中心与芝加哥洲际区域中心信托两家公司,向250多名主要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卖出1.45亿美元股份,并收取了1100万美元的手续费。如果没有证监会阻止,项目方原计划招募499个投资人,募集2.495亿美元投资款及2070万美元发行费。
一个29岁的年轻人有这么大的能量忽悠老于世故的中国富豪吗?更合理的说法是,这些人是被“美国梦”的光环炫晕了。
骗局的开始要追溯到两年前。
2011年9月,EB-5项目芝加哥会议中心在北京的首发仪式上,站台的伊利诺伊州州长让投资者对项目的安全性很有信心。但结果证明,该项目与政府的关系并非外人所想的那样可靠。州长、安晟和移民掮客们热情洋溢的宣讲听上去很美,但项目的疑点很快就浮出水面。
曾任芝加哥会议中心项目中国唯一首席代理的世贸通移民机构,在项目首发一个月后退出推广,终止与芝加哥会议中心项目方的合作。“一些核心文件问他们要了好几次都没发过来,我们觉得有问题。”世贸通方面告诉记者。
更离谱的是,宣称2012年开工的项目连建设许可证都迟迟未办。一些专业人士查阅芝加哥动工许可资料库发现,从2006年至今,在项目所在的8201 W Higgins地址上,有关工程的许可证共有5条,包括内部装修许可、为动工仪式建设的简易帐篷许可、清拆一个2层高楼宇的许可等,并没有建设会议中心的许可证。
“骗子公司”全家加入
这个29岁的印度裔年轻人是何许人也?
在两年前北京的一场美国投资移民芝加哥会议中心项目的发布会上,安晟和中国移民公司代表、芝加哥会议中心项目中国区负责人一起坐在台上。这个印度裔年轻人肤色偏深,戴无框眼镜,穿深灰色西服,显得很斯文——虽然在《芝加哥论坛报》记者安东尼·奥利弗眼里,灰色西装有些“皱巴巴”的。
从“成长基金”的页面上了解到,公司CEO安晟在芝加哥长大。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当年28岁的年轻人“拥有15年房地产开发经验”,意味着他从13岁就开始投身房地产业。公司另外两位高层是董事长、安晟的父亲老赛希,在印度北部城市昌迪加尔Punjab大学获得药剂学硕士学位,拥有“超过30年房地产开发经验”。公司的COO,则是老赛希的表兄弟。
安晟曾向《芝加哥论坛报》表示,他到中国要坐13个小时的班机,先后来了6次,除了在上海、北京以外,还勤奋地在中小城市推介自己的项目。他说,游说别人去冒险是个艰难的战役。
其实安晟不是个高明的骗子,很多专业律师和媒体记者都窥出了破绽,但他却成功地忽悠了很多人,因为移民中介总是适时地为这个年轻人“补台”,并将一切质疑归结为竞争对手陷害。
投资人拿钱赌绿卡
“投资移民可以分为投资和移民两块来看,移民身份是对投资的一种嘉奖,是附带部分。如果是抱着投资的心态去做这件事,应该以理性眼光去审核和分析项目,考虑它的收益率,回本年限和风险系数。”业内人士介绍,但事实上投资者很难去分析考察,上百页的移民项目英文文件,看得人如置身云雾,一般人只能听移民公司解释,或者委托专业的外资移民律师。
于是很多人干脆不再抱着投资心态去做这件事。一些投资人想着情愿亏50万美元,拿这个钱买移民身份。这时候投资移民就不再是种投资,而是一种买卖。但是这和普通的买卖不同,可能出现“卡财两空”,因为移民成败有个附加条件——就业率。所以即便你有勇气损失这50万美元,也可能拿不到绿卡。
EB-5在实践中渐渐变味,投资人拿50万美元赌一个移民身份,赌项目两年内不倒闭,达到就业率,就是成功。而基金冲着赌博去设计投资品。芝加哥会议中心的骗局就是一种双向迎合,投资者和项目方双边对风险的认识走到极致,欺诈就出现了。
任蕙兰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最新出版的《新民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