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实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下属的心理恐慌
许亮生
  ◎ 许亮生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这是“波特定理”,他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人们:总盯着下属的失误,将会导致下属的恐慌和狡辩,这其实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英国行为科学家L.W.波特的论断,从心理学的角度发现了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某些师长或领导不善于去鼓励自己的下属,激活他们内在的潜质,而往往盯住下属的失误甚至抓下属的“辫子”,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打击,其结果势必造成自己管理工作上的重重困难。

  下属发生一些过失或犯错,每每上司批评下属的时候,恰如“波特定理”所言——“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这一现象,其实是一种很多见的自然反应,就像足底反射一样,足底划针踝就跷,一挨批评,下属就难受,并会找些为自己挣脱的借口和托词。

  会议上领导的批评往往刚出口,会场就紧张,仿佛听得见无数颗心都在剧烈地跳动,会下的那些被触及痛处软肋的人甚至连领导下面说什么也不知道了,自卑感激活了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忙于思索为自己行为护短和辩解的用语,以挽回面子。

  这种现象,在家庭中、学校里也随时可见,遭到批评所表现出来的抗拒和反应是自然的。一方面,我们要奉劝那些听不进逆耳忠言的人,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甚至龇牙咧嘴回头咬你一口。你一说他不好,他就跟你急,甚至跟你斗嘴。只不过在会议上威慑于领导的权威和会场的众目睽睽,不敢发作罢了。面对各种批评,他们顶多只记住开头的几句,再也听不进下面说了什么。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示领导者,态度不宜过于火爆。

  如果你是企业的领导、学校的教师或者孩子的家长,不妨好好深思一番“波特定理”,在你对你的下属、学生、孩子进行批评时最好改变一下方法。你要悟出“波特定理”的启示,理解挨批评者的难堪和苦处。也可以先不批评,先说道理或者拿出行动来示范,以启迪对方,尽可能让对方去自己领悟错在哪里。如果谈话,也可以在谈话的末尾再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先把话说完,进行一次平等的沟通。这样做,也许当你最后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对方就会乐于接受。这是一种心理艺术。 

  对待下属切忌怒斥和大声责骂,要知道,无语的启示和间接的引导,其效果往往超过了大声的怒斥和翻脸的责骂。纪律必须严明,而态度需要文明、温和,好的规章、法纪如果没有好的态度来匹配,也会显得很糟糕,令人难以接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6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7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8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9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20版:人才/招生 招聘 留学 移民
   第B21版:市场之窗
   第B22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3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4版:市场之窗·广告
你最希望增加的手机功能是什么?
魔鬼心理实验室主持人
面对下属的心理恐慌
为什么iPhone6的屏幕 一定会大于4英寸?
养不教 谁之过
新民晚报心理/实验B02面对下属的心理恐慌 2013-03-06 2 2013年03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