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飞机引发联想
玻璃罩内,一架太阳能螺旋桨飞机正在作圆周运动。当罩内空气被抽气泵抽空时,螺旋桨虽然照样转动,但是,飞机却停留在空中不动了。简单的小实验,形象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真空环境中,空气无法“呼应”螺旋桨旋转产生推力,飞机自然就不会飞了。
小陆说,自己从课外书上得知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道理。在学校科技节玩着螺旋桨飞机时,他联想到,螺旋桨飞机在真空中会不会飞?他用家里的太阳能拼装玩具组装了飞机,又请爸爸帮忙找来一个大玻璃罩和一个抽气泵。起初,玻璃罩太小,小陆找来小木棍加工成合适长度取而代之;后来,太阳能驱动对光照强度要求高致使供电不稳。父子俩对小飞机进行了改装,尝试用纽扣电池和太阳能双动力驱动。由于从小就和爸爸一起拼装小车,小陆觉得,这个改装难度并不大。
陆杰熙的爸爸是高中物理老师。如今,在一些科技比赛中,为了帮助孩子获奖,成人的参与程度很高。不过,小陆对爸爸的定位很清楚——只是“助手”。为了增加教具便携性,父子俩从网上到处搜罗轻巧的抽气泵。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知道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了呢?科技指导老师告诉他,不妨试试装一个气压表,一目了然。数次实验后,终于大功告成。
把问题留给孩子
陆爸爸坦言,比赛前,他曾教孩子解释教具原理,但是效果不好。后来,他让小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果然精彩生动得多,得到了全场的掌声。
小陆从小就对各类小发明、小制作感兴趣,对什么都有很强的好奇心。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为什么”,陆爸爸自有应对妙招,“虽然有时候我知道答案,但就是不告诉他。他说错了,就一步步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想。”遇到复杂问题,爸爸妈妈会说“不懂”,或问他,“你想想该怎么办?”
从小,小陆和父母出门,就要负责问路、点菜、找洗手间等。在小陆父母眼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比任何奖项都重要。为了“做研究”,他在家没少拆东西,闹钟、激光笔、魔方都拆过,还把拆好的魔方又组装了起来。对这些“破坏行为”,爸妈一直会大力支持。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