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计,“退”出艺术新天地
刘艳 陈守文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六本木美术馆,简洁的造型,充满线形感 兰翔 摄
■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成为经典之作 潘敏德 摄
■利用木条装饰建筑,既环保又可以反复利用 朱桂明 摄
■建筑大师西泽·佩利设计的大阪西洋美术馆,将建筑体量沉降在地下,使楼宇的空间轻松很多 李清志 摄
  ◆刘艳 陈守文

  行走世界各地城市的建筑,我们发现大都个性突出,要么昂首向天干云霄,要么远远就见一堵长城在前面。城市的高度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打破,建筑的体量纪录正在迅猛地被刷新,高歌猛进的建筑森林正把我们的城市塞得密不透风。城市建筑设计者,可否在建筑设计中思考“以退为进”的艺术哲学?

  建筑设计有同质化趋势

  我们的城市,各式新颖的建筑正在兴奋而热烈地比高、比大、比奇特,但是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像一个模子做出的“豆腐”,同质化趋势日趋强烈。以至于有言辞激烈者言:除了换名字,我们的城市面貌都一样。 

  为何如此?因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基本上还停留在赶工、赚钱等技术和利益计算的层面,能再考虑一些与环境匹配、建筑节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会去考虑建筑的设计、艺术哲学问题吗?在设计实践中思考我们的设计是否恰当,我们设计的作品是否冒犯了这里原生的场所氛围?是否与这里的风俗习惯、居民的习俗相冲突?是否与已有的建筑相生相得、和谐共处? 

  正因为很少思考功利目的以外的东西,正因为没有很好地吃透附生于钢筋、水泥、玻璃等材料中的“衍生”潜质,我们看到的建筑常常很嚣张地就“矗”在那里,与环境格格不入,因为我们只知道“冲”和“突”,而不去想“融”(入环境)和“化”(出新境界)。

  感受贝聿铭和西泽·佩利

  都知道贝聿铭,都知道贝聿铭设计出很多著名建筑作品,可是当我静静地站在卢浮宫古老的拱券门里望着眼前这座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还是久久不愿离去。卢浮宫的视觉完整性当然要保持,但安置怎样的入口才能把实用性和视觉的完整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没有设计出这座玻璃塔前,贝聿铭的心情该是多么纠结,脑子里如车轮般翻转的想法该让他多么焦虑! 

  眼前的卢浮宫入口,一座以退为进的设计艺术品:入口放入地下,既实现了功能的完美,又让出了宝贵的视觉疆域;以透明若无的玻璃衬出古老宫殿的庄重和典雅,一虚一实,卢浮宫便愈发高贵和厚重。更为可贵的是,虚化了的入口与苍天更协调、更接近了。站在穹门下的我,隐隐地就觉得那玻璃塔就是天上滑落的片片云彩。 

  西泽·佩利当然也是一位大师了,吉隆坡的双子楼就是他的作品,他同样深谙“以退为进”之道,大阪国际西洋美术馆就是他设计艺术才华的一个“重音符”。美术馆位于高楼林立的中之岛内,市政厅、公会堂、法院及众多高耸的商业大楼让空间已经十分逼仄,再造一座大楼加入“比拼”?西泽·佩利念起了“退”字诀,将美术馆所有的建筑体量沉降到地底下,让出了地面的大部分视觉空间,美术馆的地面上只有“钢龙”扬起的翅膀,还有龙脊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的光辉。“由于设计者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手法,原本剑拔弩张的空间关系,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活跃了许多、优雅了许多。”地下空间专家束昱如是说,以退为进,反而让自己成为艺术视觉的焦点了。

  看现实能退善退是智者

  看现实,思智者,我们的城市真的需要那么多嚣张的高楼吗?城市问题仅靠一个“高大”就能解决吗?因此想:我们城市的设计者、建筑师们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应该常常思考“进退”之道,思考建筑设计中的艺术哲学问题。 

  后现代主义之父文丘里说:“少就是多。”而世上成功的设计作品,如卡拉特拉瓦的“眼睛”建筑:科学城的影像馆、巴塞罗那电信塔底部、瓦伦西亚地铁站出入口,他们都像“眼睛”,白天绽放,夜晚合上,开合自如,这里的环境就变得灵性而诗意。道路前方,明黄明黄的两栋建筑立在路边,够明亮了;再看,两块明黄的方体“夹”着一栋古老的木制建筑———至少是数百年前的遗存,老房子似乎被“明黄”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仔细观察它的立面,木门上还钉有门牌号码,窄小但韵味犹在的迷你庭院让我们闻到了田园的气息;更奇的是院内还有白色的卵石、青青的竹篱。抬头看,老房子越发地孱弱和单薄,我们的心一下子揪得很紧很紧!凑近门前,不锈钢门牌,用力一拉:哦!原来“老屋”其实是扇门,迈腿,我们进入的就是黄房子了。原来,进退之道还可以这样! 

  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中,善用进退之道的如福冈文化中心———长满花木的“山坡屋”,王澍搜集宋元明清材料构筑滕头馆、宁波博物馆、象山校区则是另一种艺术进退哲学。因此,在当下都市建筑设计“进”字当道之际,大家是否尝试念一念“退”字诀,让我们的城市更加五彩斑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热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设计,“退”出艺术新天地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B10设计,“退”出艺术新天地 2013-03-09 2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