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对真正蔚蓝的海洋有一种向往。对人民海军怀有崇敬之心,青年时期学习美术,偶尔在五十年代老《美术》杂志上读到军旅画家吕恩谊的一组表现水兵生活的水彩画,这种向往尤为强烈,看那海浪轻轻摇着军舰,军港天空一缕红霞,水兵守卫祖国海疆的英姿,无不深深打动着我。
旅顺口就是我首先想要去的地方。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约好友一起坐船去大连去旅顺,为的是看吕恩谊的军港写生地。作为军事要塞,旅顺历经了风雨沧桑。在旅顺口口门内,以老虎尾为界,分出东西两个海湾。我心里想,军港应在这两湾中吧。从大连赶上去旅顺的长途汽车,沿途风光旖旎、海风习习,平生第一次看到蔚蓝海水,心里是美滋滋的,目标已经接近一半了,前面应该就是吕恩谊画的军港场景,期盼车子快点开。
出发时大连风和日丽,但沿海地区大雪风雨说来就来,很难预测。到了旅顺,我看了清朝的邮政局遗址,到处可见“军事禁区,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的五国文字的白色牌子。问当地人哪里能看到军港,回答几乎是一样的,看不到的。心中颇感失望。沿着并不高的山登临,有清朝水师兵营旧址。百多年前,清兵水师每年从山脚下扬帆起航,由龙河出海巡哨,南到山东城隍岛,西至辽宁菊花岛。山间还有沙皇俄国侵占时期的旧兵营炮台遗迹。行至半山腰,阵阵大雾扑面袭来,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到达山顶,中苏友谊纪念塔,耸立在大风迷雾中,此时人在雾中行。辽东半岛,这里承载了众多历史沉重。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初为了吕恩谊的几张水彩画,引发了对军港和海洋的无限向往,也有了这样一次不平常的旅行,如今想来,其实看得到与看不到,不重要了。今日,航母“辽宁号”入列,我海军日益强大,我的愉悦和满足感油然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