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时,搭载着上海航天试验队队员的T114次列车停靠在上海南站2号站台。载誉而归的50名航天人一下火车,就受到了同事和家人的夹道欢迎。据悉,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大部分来自神八、神九两支试验队,也有一批新人。此次他们主要承担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资源舱、推进舱结构与总装,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要设备以及总体电路设备、电缆网的研制任务。随着神十飞船太阳帆板的打开,他们的任务圆满完成。
载人飞船系统副总师庄越对上海航天人此次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上海航天试验队在发射场地做到了零故障、零缺陷:“这次特别给力,连一丝一毫的小问题都没有出”。
航天科技八院811所主要负责电源分系统工作,帆板展开是神十发射成功的标志,811所正是这块帆板的研制机构。副所长毕雨雯亲自到站台迎接从前线归来的18名队员。她介绍,在18名队员中,最年轻的只有27岁,仅仅参加工作两年,最年长的一位是副主任设计师费君生,他全程参与了神一到神十的发射任务,今年已经年近花甲。
在测控通信方面,与神九任务相比,神十新增加了2012年7月发射入轨的天链一号03中继卫星。03星与01、02星共同构成中国太空数据“中转站”,进一步提升了神十任务测控通信覆盖率。804所的石云墀是本次发射任务中测控通信分系统设备技术负责人。他介绍,中国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受带宽限制,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看到地面高清画面。神十实现了高清图像压缩,带宽达到2兆左右,为对接相对定位、飞船和天宫通信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见习记者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