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5座峰填217个洞
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块原始林区,保存了较为完好的原生和次生生物群落,其生态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华中地区的气候平衡,堪称华中之“肺”。不过就在这片处女地上,正在修建号称华中最高的机场。
神农架是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机场坐落在陡峭的山顶。机场海拔2580米,遍布溶沟和溶洞;持续150天的冰冻期,“滴水成冰”。艰苦的自然条件下,数百名工人凿山填石,夜以继日,削平了5处60多米高的山峰,填平了山峰之间的洼地,又在边坡地带和道面区处理溶洞、溶槽、溶沟、溶隙、漏斗共217个。
自然生态不可修复
机场便利了交通,比如从武汉过来10小时的公路行程缩短成50分钟。但是如此大费周章地兴建机场会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重光有此担忧。杨重光说,有的建设破坏是小面积的,可能我们还可以填补、修复。但机场建设是大面积的,而且不管是机场自身,还是机场的周围以及与机场相关的区域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也会产生相应的破坏,自然的形成是长期的,甚至是几千年,几万年所形成的,我们是不可能修复的。这到底是大手笔的建设,还是大手笔的破坏,都很难说。
批准立项经过环评
面对湖北神农架修建机场破坏环境的质疑,机场建设指挥长尹先德表示,机场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十分注重自然保护和环境协调,把机场当景点来建。机场选址在对山体破坏最小的一块相对平坦的山地上。
昨日,神农架林区外宣办负责人回应称,机场远离自然保护区,建机场是神农架打破交通瓶颈、拉近与外界距离,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举措。该项目2008年已获国务院常务会批准立项,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机场建设经过了严格的环评,削山填谷为正常施工作业,不会破坏环境,而且在机场项目建设中,植被保护和环境修复的项目同步进行。
见习记者 王文佳
综合央视、钱江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