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派与强硬派之争一直是伊朗总统选举的看点,此前总是强硬派占上风,这次选举前许多人也不看好温和派。但专家指出,代表温和派的鲁哈尼获胜并不完全意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表示,伊朗总统内贾德执政8年,西方一系列实质性制裁严重影响了伊朗普通民众生活。在这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国家,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不断,使6名候选人中最温和的鲁哈尼赢得了更多支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李国富指出,鲁哈尼在投票前夕成为唯一代表温和改革派的候选人,选票集中。而强硬派候选人较多,造成选票分散。
无论强硬派还是温和派,对伊朗核问题在原则上拥有共识,都认为伊朗有和平利用核的权利,应当掌握核技术,但在是否应当与国际社会合作上存在分歧。
李伟建指出,就鲁哈尼之前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及其在选战期间的承诺来看,他的当选或许将成为伊朗与国际社会合作,愿在核问题上进行公开透明会谈,带领国家逐步走出困境的契机。
但对于鲁哈尼是否能最终带领伊朗人民走出困境,李伟建强调,强硬派势力不可小觑,仍会对鲁哈尼新政策形成钳制。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需作出姿态,才有可能让这个机会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