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球,全运会上演绎“单独主义”的精彩。男团铜牌,女团银牌,青春无敌的面庞上,更多的表情是对未来的期待。四年后,他们或将独领风骚。“我们球队运作是独树一帜的,每个球员又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浦东网球俱乐部总经理苏忠明透露球队崛起的独门秘笈,“未来,我们会更好。”
在上海这个团队中,训练比赛讲究的并非是“一网打尽”。让每个球员找到自己独特的爆发点,形成自己的个性球风,人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21岁的吴迪10年前从武汉来到上海,他个子小,但技术细。16岁的张之臻,父亲是前国脚张卫华,当时上海队看中的就是小家伙手长脚长。“12岁之后,上海队的训练内容和其他队就显出不同了。我们注重的是个性化。”大个子球员,重点是强力发球。小个子球员,关键是训练落点、技巧。
在网球的梯队建设中,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层层推进。“球员从8岁到20岁,都由一个教练带,这科学嘛?你看到有哪个小学老师会把学生带到上大学?”苏忠明表示,上海队的队员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练进行针对性指导。“我们会和世界上知名的俱乐部保持联系,一旦有合适的教练,就会让球员飞过去学习。”以吴迪为例,在相当长得一段时间里,他的排名一直徘徊在世界400位,而一名外国教练带了他一年,他的世界排名就升至160位。“关键是,要练到点子上。”
独特的个体,独自上路了。吴迪在澳大利亚,华润豪在美国,张之臻在西班牙,王蔷在日本……团体赛结束,他们又将各奔东西。苏忠明说,“上海队的孩子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球员。”每年,他们都有机会出国单练,训练费用由俱乐部和市体育局承担。“只要超过16岁,我们就会让队员们独自上路。其他中国球员去哪里,我们偏不去。周围的环境没有一点中国元素,衣食住行全靠自己解决。”去年,张之臻被单独“扔”在国外三个月后,一回国连拿三个全国青少年比赛冠军。他们,强迫式地成长起来。语言过关,自理增强,对网球的理解能力也突飞猛进。
团队的光荣,个性的闪耀,大家与小我,其乐融融。一“网”情深里,独具一格的上海网球队,正追逐着下一程辉煌。
记者 李元春 (本报大连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