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严管
不再调控发行节奏
据有关机构统计,自1992年A股市场初创以来的21年间,A股市场进行的各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有10次,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频繁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充分反映了中小投资者、机构、监管层之间的博弈,而频繁的改革也说明此前多次改革并没有触及到问题实质,所以才陷入改来改去的怪圈。
而新一轮改革在新股发行方面力度很大,如适当放开发行节奏,主承销商拥有自主配售权,发行价格由主承销商、发行人决断等,但审核权还在证监会、发行条件修改没有涉及、发审委制度没有改。对此,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昨天坦言,核准制、持续盈利能力作为发行条件、发审委都是证券法规定的,在证券法未修改之前不能违背,只能在法律原则下尽最大努力推动各环节透明度。
姚刚表示,对于新股发行总的思路是落实国务院转变职能要求,宽进严管,推动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一、不再调控发行节奏。不是打包发行,打包发行是行政组织发行。但自主择机不排除会出现扎堆发行的结果。二、取消对询价的具体要求。三、新股发行价格放开,取消25%规则。四、配售方式放开,给券商配售权。
而据监管层人士透露,本次IPO重启会选择从已过会企业开始,优选满足财务资料在有效期内;履行完会后事项程序;落实新意见中对发行人、股东等的要求;无未办结信访事项;纳入财务专项核查的企业完成反馈答复;不涉及被处罚调查中保荐机构;财务资料虽然有效但已经过完整财务周期的需补充说明、披露等7项条件的企业。
发行重启
首先考验市场信心
分析认为,暂停已超过7个月的IPO重启,首先将考验市场信心。开源证券表示,虽然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的推出,再加上监管层“铁腕”执法,严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对投资者消除IPO恐惧症有一定帮助,不过,由于持续多月的新股停发,一下子恢复新股发行,难免会给二级市场带来影响。在此情况下,重启IPO首先考验市场信心。
中金公司也表示,由于经过证监会反复严查后,投资者对排队公司的质量更有信心;规定产业资本不能在发行价之下减持也为股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实际上等于提供了一个“新股不败”的保证。因此IPO重启后,市场很可能再次出现“炒新”现象。这对A股中期资金面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A股要面临IPO的直接资金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市场形成的滚动炒新资金会对A股资金产生分流作用。分析师此前做过测算,市场较热时炒新资金规模有近万亿,一般情形下也有3000亿元-4000亿元左右。因而“打新股”热潮可能导致大量资金从二级市场转移至新股市场,从而对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面状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中金公司也认为,对于市场而言,IPO重启时间基本确定,将在短期内对投资者情绪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影响股市的长期趋势,这从前几次IPO暂停和重启时的市场表现可以得到佐证,并且在IPO真正重启后的一个月内,市场往往会出现“靴子”真正落地引发“利空出尽”后的短期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