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一个叫墨菲的人,有一天伏案写稿,写了一段文字后深感不满意,将稿子揉成一团顺手扔出窗外,却不曾想到,稿纸团碰撞窗框后弹了回来,于是他捡起来瞄准窗框使劲扔出,稿纸团却歪打正着地扔出了窗口。于是墨菲认为世界上许多事情往往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经意地“歪打”却会“正着”,于是后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墨菲定律”。
股市中其实也常常存在着墨菲定律。许多投资者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定某银行股效益好,价格低,是不可多得的绩优低价蓝筹股,后市股价一定会上扬;并且认为某创业板股价已经翻了倍,效益不见得很好,风险显然很大。然而当投资者抛出自认为风险很大的某创业板股,换入深入研究后所谓不可多得的低价绩优蓝筹股。结果抛出的该创业板股大涨特涨,在股价已经翻倍的情况下再次翻倍;而那个经过精挑细选的绩优蓝筹银行股却像扶不起的刘阿斗,一路下跌不回头,再度使投资者深度套牢,令所谓的理性投资者两面吃耳光。
许多投资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看见某股暴跌,股价似乎异常地便宜,于是就爽快地开仓买入,然而后来的结局却常常十分恼火——不是买进即套,就是盘整和整理没完没了。而当您因慌张错买了某股,或因价格报低而不断撤单重新追高买进后,正为自己错买股票或担心会否被套在高位,从而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这些股票却噌噌地涨个没完。也就是说,投资者有意挑选低价绩优股买入却跌个没完,无意买错或追涨的个股却强劲上涨。这就是墨菲定律在股市中的表现。
实际上,墨菲定律并非心理学上的错位运用,或是上帝的刻意另行安排。说起来也十分简单,主力能慷慨给予,让您买到低价的股票肯定是在出货;而不想让您买到,逼着您追涨的常常是主力自己在抢筹码。“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在股市中经常发生,多劳多得在股市中却似乎不太灵验。股市中常常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不劳反而多得的事情比比皆是。说到底,其实墨菲定律还是一个牵涉到心态或主力行为的心理学问题,炒股有时不能太认真,但此文绝非让您对股票不管不问,给我们的提示是炒股要跳出小局部,忽略短线的涨涨跌跌,有时从小圈子中跳出,放眼看全部则往往能理清思路,即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炒股不能太教条,放开胆子,随意随缘,有时反而炒得好股票呀。陈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