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入菜肴,有多种做法,通常以烤鸭为多见,有名气的如北京烤鸭。其他如南京板鸭也小有名气。然而,品尝过绍兴八宝姑嫂鸭的朋友,一定会为它的风味独特而叫绝。
绍兴多湖泊、沟塘,居民养鸭者多,而且饲料有时拌以少量酒糟。八宝姑嫂鸭就是以当地盛产的麻鸭为主食材,配以肉末、玉堂菜、开洋等八种辅料,以文火慢蒸而制成。
八宝姑嫂鸭选一个当年产肥麻鸭,重2~3斤,最好选雄鸭。去毛和内脏洗净,在翅膀下开一小口。将精肉末、玉堂菜(切碎)、开洋末、香干(切丁)、冬笋丝,用酱油拌和后,塞入鸭肚内,将切口缝合,再将鸭子外表抹以酱油,置一圆形盆中,外围再围以香菇、黑木耳、虾仁、黄花菜及姜、糖、料酒。将盆置锅中隔水,先以大火使水煮沸,然后以文火蒸一个半小时左右,视鸭皮起皱,即可起锅。
在绍兴民间有“吃了八宝姑嫂鸭,丈母娘忙煞,新女婿笑煞”之说,这源自于一则民间故事:明代成化年间,在绍兴城南学馆附近,有姑嫂二人开了一家饭店,店面虽不大,饭菜却甚是可口。因此,学馆里许多生员有时便来此用餐。其中有一名章杞的生员,更是经常光顾。和姑嫂二人熟悉以后,经常会将学馆里一些趣闻、轶事拿来饭店传播。有一次,章杞来到饭店后,便闷闷不乐。嫂嫂感觉奇怪,便问道:“章相公今日想必有什么烦恼之事?”章杞一听说:“确实为难我了。”嫂嫂一听说:“说出来,或许我们能帮你出出主意呢!”章杞说:“我父亲在省学台衙门供职,过几天,学台大人要来我们这里视察,由于他这次是便服前来,不带任何随从,只有我父亲陪同。因此,县太爷不便公开宴请,又不能不请。于是便和学长商量,要我以家宴的形式宴请学台,而学馆里又做不出什么好口味的菜肴。”姑娘一听说:“这有何难,到时请我嫂嫂烧几道拿手菜,包学台大人满意。”章杞一听,一躬到地:“如此,有劳嫂嫂了。”
学台大人来时,章杞当然全力接待,用餐时前几道菜,学台大人还未点评,一只鸭子就端上餐桌,顿时香味阵阵,待章杞用刀将切口缝线挑断,更是浓香四溢。学台迫不及待地搛了一块鸭肉放入口中,酥而不腻,其味绝佳,令学台高兴万分:“当今世道崇尚奢华,食必熊掌驼峰,山珍海味,何如此就地取材,鸭之味足以与任何佳肴匹敌。”转而又问:“此菜何名?”章杞曰:“无名。”学台又问:“何人烧得?”曰:“姑嫂二人。”学台便说:“何不就名姑嫂鸭?加之内外辅料,就称其为八宝姑嫂鸭吧。”章杞深深一躬,替姑嫂谢学台为此菜取名。
学台又看到章杞和姑娘年龄正当,便小声和章杞父亲说了几句,章杞父亲当然乐意,转而便对嫂嫂说:“我看姑娘和章杞甚是相配,如果嫂嫂愿意,我愿作牵线月老,为你们两家成就一件美满姻缘。”姑嫂当然乐意。从此这道菜便成了绍兴人家接待上门女婿的必备菜,而且姑嫂鸭上桌后,鸭头一定要对着新女婿,谓鳌头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