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电子商务
2012年,上海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增速显著,全年交易规模达到7815亿元,增长41.9%。
同时,本市工商部门共查处网络商品交易案件1876件,移送司法机关6件,关闭违法网站、网店25个,删除违法商品信息1100余条。
除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之外,如何加强对网络商品经营者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经营行为的发生?推动网络经营企业数据采集,提高网络经营企业的网上亮照率,加快网络经济户口的建立,确保消费者明白消费、投诉有门,就是一种办法。截至上半年,全市逾6.3万户企业设立了7.3万个网站/网页,有5.5万个网站/网页实现网上亮照。
目前,我国已相继从不同层面出台规范网络交易的制度设计,比如网络实名制、网络交易监管信息化等等。但这些都尚处于初步规划阶段,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地方采取的一些措施也都是临时性的,并不具备刚性法定。尹邦奇说,虽然与传统交易方式一样,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大都可以通过现有的法律法规作出调整和规范,但电子商务必然有其不同于传统商务的特殊性,要防治网络商业欺诈、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网络消费健康发展,立法步伐不得不加快。
目前,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这也将为地方规范电子商务提供执法依据。
打击网络犯罪
去年,本市公安部门共受理、协办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案件3268起,同比增长42%;破案2635起,同比增长150.7%;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661名,同比增长169.7%,有力地打击、震慑了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市通信管理局也在去年关闭了387个网站,并在今年1—2月关闭了65个网站。
目前,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但这些法律法规较为分散,并有许多空白点,尚缺少一部统一规定网络活动监管和网络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不利于预防、惩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尹邦奇说。
来自市经信委的信息显示,目前制定《上海市信息化条例(草案)》已列为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项目,市经信委正在为草案征求意见,拟于9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一审。上海地方立法将为加强网络活动监管、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尝试制度规范——其中特别拟对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管理、调查处理、安全检查等管理制度强化规范,净化网络环境。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