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脸看天,是我的所爱,选择住高楼,总把窗子擦得分外透亮,也是有“更靠近蓝天白云”的意思。从童年起就积累的记忆中,上海有天然的沿海城市的纯净天空,天蓝、云白。特别是住高楼后,天气晴朗的日子,写作疲乏了,脸一转,有时看到飞快走着的碎云,小而白亮,凝脂一般;有时是虚幻的淡云,丝丝缕缕的散淡之美;有时浮着大朵的厚白絮般的云,久久地凝结不动,天蓝得纯粹,美得像明信片。
不知何时起,好看的天空时隐时现,阴云、尘埃、烟灰,雾霾肆逆。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天,若是抬头望不见蓝天白云,只见一片灰蓝,空气混沌,这一天让人心中忐忑,着实惊心。
寸土寸金的上海,市容繁华,贸易发达,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有些地方一两年未涉足,再去时恍惚不认识了,异乡客一样。城市的拥挤就忍了,但雾霾来了,好空气成了稀有的资源,肺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多了,这是多大的硬伤呵。我还担心在街上跑来跑去的小孩,汽车尾气排放在一米左右的地方,应该是最伤害小孩的吧。孩子是我们的最爱,我们想他们有幸福的生活,快乐的性情。其实拥有好的阳光和空气,干净的水,蓝色的天,绿色的环境太要紧了,是对孩子最大的恩惠。
工业化,人口爆炸,城市污染的恶果,在许多国际大都市有极端体现,最具典型的是百多年前被称为“雾都”的伦敦,当时整个城弥漫着恶劣的污浊空气。
那时的纽约,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在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之下,城市格局出现弊端,引发了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人们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日渐强烈,中央公园是在这大背景之下建造的。
今年四月,我在纽约小住了一个月,住曼哈顿岛,特意选择了103街的公寓,挨着中央公园。客居他国的日子里,常以美式简餐和墨西哥餐充饥,因为即使找到中餐店,滋味也难与上海星罗密布的美妙餐馆相媲美,只会平添乡愁。旅途中舟车劳顿,食物不可心,却得到另一种享受:不必刻意地留意,去担心雾霾和污染,每一个角落都能呼吸到优质的空气,蓝天白云之下,街头的花开得灿烂,高大的树间鸟儿飞来飞去,深深呼吸,清澈的空气令人有海边度假的感觉。
历时15年建造起来的中央花园,第一感觉就是大,占地约5000多亩,东起第5五大道,从摩天大楼边上一直延续到第59街、第110大街,都有中央公园围绕相依。公园里有绿色的草地、郁郁葱葱的小森林、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可以泛舟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也可见世界各地来的花卉。一到休息日,年轻人和孩子、老人都来了,享用优美的赏心悦目的大花园。有免费的精彩演出时,曾一下来了十万民众。
中央公园是纽约的“绿肺”,让城市呼吸畅通,富有活力。我望着中央公园,心里飞快地闪过上海地图。
上海没有整片的绿肺,四面被围,要治疗污染,成为一个“会呼吸的城市”,有相当遥远的路途。当然,城市布局是多少年沿革下来,有厚重的历史原因,最大的缺陷是,经济优先。一个城市如能把人的宜居,城市的生态放在首位,布局时的见识和胸怀便会迥然不同。
最好的是崇明岛了,少有工业,发展旅游业和农业,拥有蓝天白云。如果能够快快地在崇明植树成林,让岛上有无数高大的树,茂密的森林,有湿地和海滩,白鹭在飞,再建立人性化的交通枢纽,让上海市民随时能过去吸吸氧,洗洗肺,畅快度假,让老人和孩子,穷人和富人人人有份,这是多好的事情呵。
一旦崇明成了有氧的大森林,森林边的市区自然会受到清新空气的拂照,这,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