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次主持
吴 钧
  吴 钧

  我自己也没想到,做了二十多年新闻记者,竟然会在2009年大年夜,客串了一回春节晚会主持人。春晚地点,是四川汶川映秀镇鱼子溪村的简易抗震棚,和我搭档的另一位主持人,是八岁的藏族小朋友王云悠悠。

  先让我们回到2004年的河南沈丘,一个叫做黄孟营村的小村庄。那时候,我是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节目的出镜记者,和同事张鹏、包钢一起,在环保志愿者霍岱珊的带领下,去拍摄当地大企业的隐蔽排污管道。在村口,一个瘦弱苍白的女孩和她的妈妈找到了我们。六岁的小慧美,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她妈妈说,请记者同志救救孩子!

  张鹏当时就说,我们要帮帮慧美!终于,上海儿童医院和很多好心人一起出钱出力,帮慧美完成了心脏修复手术。

  好了,故事来到2008年5月12日的上海。这天一早,慧美来到儿童医院术后复查,医生说她恢复得非常好。霍岱珊也一起来了,这些年,他保护淮河的努力没有白费,原来的排污大户在压力之下开始有所收敛。午饭后,我们一起来到沪太路长途汽车站,慧美和妈妈坐14:30的车回沈丘。挥手告别间,听到周围一阵骚动,旁边高楼里有人惊慌失措地冲了出来,说是大楼在摇晃。几分钟后,我收到新华社发出的快讯:14:28分,四川地震。

  近汶川震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总觉得心里有事放不下。小年夜前晚,看到我们电视新闻中心的记者报道汶川映秀灾后重建的新闻,我暗暗作了一个决定。小年夜一早,我坐最早的航班到达成都,傍晚,坐长途车辗转来到了映秀镇。冬天的四川山区寒冷彻骨,鱼子溪村灯火稀疏,就在茫然无措的时候,我遇到了王云悠悠一家。他们拿着煮好的腊肉香肠,正去村里的简易大棚准备过年。我拉着八岁的悠悠的手,也踏进了温暖的抗震棚。

  真是没想到,上海电视台驻四川记者站的同事杨璐蔚、游明灵居然就在这个大棚里采访,拍摄映秀镇灾后的第一个春节。原来,牵挂映秀的不止我一个,我的同事,我们的上海电视台,也在这里,和映秀人在一起。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开头说到的映秀春晚,老乡们看我除夕白天一直和悠悠在一起玩,还学会了围着火堆跳锅庄,就硬要让我客串主持。我也不客气,就抱着悠悠上了台,报幕抽奖拉节目,悠悠的外婆是羌族歌手,唱得可好听了,大家和着歌声一起唱,暂时忘了大棚外那个残酷的世界。

  零点钟声敲过,大家仍旧不想散去,喝酒,聊天,不时有压抑的哭声和轻轻的安慰声,迎来了新的一年。年初一凌晨两点,窗外飘起漫天飞雪,映秀的废墟被白雪彻底掩盖,山上刺目的滑坡痕迹渐渐消失。天灾无情,天意怜人,我洒一杯酒在奔流不息的鱼子溪里,放下了所有的悲悯。这一刻,我、我的职业、我的国家紧密相连。

  后来的故事是这样的:这几年,小慧美的身体非常健康,上了当地最好的初中,一直给张鹏打电话报告成绩。霍岱珊好几次来上海开NGO峰会,原来那家污染大户主动转型了,厂长也得了环境保护奖。今年春天,德钦县的藏族医生来上海培训,我们和云南回来的上海医生一起,喝着青稞酒跳锅庄舞,仿佛又回到了雪山下的时光。王云悠悠长大了,去了都江堰读初中,课业负担不轻。我和家人后来又去映秀过了两次年,就住在悠悠家新建的石头屋子里,坚固又温暖。

  十日谈

  新闻的力量

  20年的电视生涯就像一棵树,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体育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0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A11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A1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广告
明月二三事
上海的蓝天白云
中美电影峰会邀请李冰冰
秋三月
乡邮员
清风桂语
金丝草
第一次主持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第一次主持 2013-10-05 2 2013年10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