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缴费如今已屡见不鲜。记者今天在网上搜索“网上充话费”,跳出来的结果多达130万条。不过,在这些成千上万的网站或网址中,就混杂着不少“钓鱼网站”让人吃苦头,轻则损失50、100元,重则卡里所有钱财可能被一卷而空。据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话费充值类钓鱼网站主要有两类,一是“仿冒运营商”,此类钓鱼页面完全抄袭三大运营商的官方网站页面,假借“官网”之名骗取网民信任;二是“模仿电商平台”,此类钓鱼页面把仿冒对象瞄准淘宝等电商平台,傍着“知名电商”旗号骗取网民交易。
而再分析其骗术,不难看出话费充值类钓鱼网站主要有三大惯用手法:
一类是抓住有些网友“贪便宜”的心理,推所谓的“超低价”“金十月折扣”;二是披上“羊皮”潜伏在搜索结果中,或借病毒、木马盗号后通过QQ、微博、微信等途径传播;三是直接骗取话费充值金额的“连环套”,伺机骗取网民的银行账号、密码及口令卡等转账密码,最终将用户账号内资金悄悄划走。
与传统商业百货类似,每年逢九、十月份,三大电信运营商就会扎堆力推话费充值优惠服务,于是网上骗子也把这一季看成了是吸金钓鱼的高峰期。有关专家指出,一方面这亟待引起包括三大运营商在内的正规话费充值类网站的重视和警惕;另一方面消费者自己只要多长个心眼,也能避开陷阱。 本报记者 胡晓晶
消费贴士>>>
1. “充值时找官网”:虽然现在很多网站都能提供话费充值服务,但最稳妥和安全的渠道还是三大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官方网站渠道;
2. “付款前验真伪”:不论是以三大运营商官方网站为仿冒对象的钓鱼网站,还是以知名电商平台为仿冒对象的钓鱼网站,这些钓鱼网站与正规的最大区别就是身份虚假。消费者网上付款充值前,不妨先借中网(knet.cn)的第三方网站真实身份验证服务来验明正身,通过“可信网站”验证在“官方网站+浏览器+搜索”中先行核验充值网站的真实身份,确认是“正主”身份后再付款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