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移植免疫及耐受的进展及新动向”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球主要器官移植累计总数达到1276048例,其中肾移植累计占据首位888468例,肝移植累计例数占据第二位达到216943。由于器官移植本身是一种反自然、反生理的行为,正常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和完成了抵御外来物侵入的本能。而器官移植是一种迫使机体接受外来移植物的反生理干预行为。这种反自然、反生理的特性,决定了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难度。其中,急性排异反应对患者和移植体存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甚至威胁着受移植者的生命。
会议认为,供移植器官来源十分珍贵,面对器官移植患者,更应该确保其治疗质量,善用器官捐献者生命的馈赠。在器官移植治疗中,手术前的器官保护,以及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器官移植失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指出,重视规范化的手术和系统化的药物防治以使移植器官长期存活,亦是临床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器官移植获取过程中,器官的保护需要符合严格的医学操作流程;在治疗中同样需要旨在预防器官排斥的诱导治疗;在成功移植术后,仍需要进行长期的免疫耐受治疗,这一系列措施,是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与会专家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在器官移植的治疗中,合理及时的免疫诱导治疗有助于对急性排斥反应筑起一道屏障,降低因排斥反应导致的器官衰竭。